查成语>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选部

选部

官署名。东汉灵帝时由尚书台吏曹改名,设尚书,掌选任官吏。魏晋南北朝改名吏部,后遂成为吏部的别称。北魏前期或名吏部,或名选部。设尚书为长官,下设选部监等属官,及给事中、给事等内廷派出监察官员。孝文帝改制前复名吏部。隋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尚书省吏部头司吏部司为选部司,设郎、承务郎,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复旧。明太祖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吏部四属部之一的总部为选部,设郎中、员外郎,二十九年改为“文选清吏司”。参见“吏部”。


1、官署名,汉灵帝置,为尚书台(省)下属机关,掌官吏选举。东汉尚书台下属有吏曹,灵帝时改称选部,置选部尚书主其事。《后汉书·百官三》:“尚书六人,六百石。本注曰:成帝初置尚书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尚书主公卿事。”注:“灵帝末,梁鹄为选部尚书。”《资治通鉴·魏文帝黄初五年》:“温荐引同郡暨艳为选部尚书。”注:“汉置四曹尚书,其一曰常侍曹,主丞相、御史、公卿事。光武改常侍曹为吏部曹,主选举祠祀。灵帝以梁鹄为选部尚书,魏复改选部为吏部。吴盖循东都之制。”

2、官署名,明置,为吏部四司之一,头司称总部,后改称选部,后又改称文选司,掌官吏班秩迁升、改调之事。《明史·职官一·吏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选部。二十九年定为文选、验封、稽勋、考功四司。”

猜你喜欢

  • 船匠长

    海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其军阶为少尉,副职称副船匠长,军衔为准尉。

  • 管领本投下大都等路打捕鹰房诸色人匠都总管府

    官署名。设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掌伊利汗哈赞位下事,秩正三品,置达鲁花赤二员,总管,同知、副总管、知事各一员,官吏均由伊利汗选用。下辖东局织染提举司,秩从五品。官署名。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

  • 巡防队书记官

    官名。清末各省分路巡防队属官。光绪三十一年(1905)后各省旧军逐步改为巡防队,分五路驻防,始置。每路一人,奏补。掌本路往来各项文牍。

  • 奏抄

    唐朝门下省上行公文之一,用于支度国用、授六品以下官、断流以下罪及除免官。

  • 曹伍

    军队编制单位名。又名“卒伍”。秦百人为“卒”,五人为“伍”。《后汉书·马融传》:“曹伍相保,各有分局。”

  • 提点司

    官署名。全称“开封府界提点司”。北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置,掌提辖开封府所属诸县刑狱、兵民,肃清贼盗,兼管仓场库务及沟洫河道之事。设提点、同提点,以朝官以上充任。属吏有勾押官一人,典七人。神宗元丰

  • 左掖

    指给事中,掌常侍左右,分判省事,驳正违失等。唐张九龄《和许给事直夜简诸公》诗:“左掖知天近,南窗见月临。”

  • 八股文

    科举考试的文体之一。亦称制义、制艺、时艺、时文、八比文,因题目出于四书,故又称四书文。其体源于宋元的经义, 明成化以后, 渐成定制,规定有固定的程式,文中分破题、承题、起讲、提比, 虚比、中比、后比、

  • 安东大将军

    官名。三国魏元帝咸熙 (264—265)初,司马骏自安东将军转此,镇许昌。职掌同安东将军,唯资深者得任之。二品。历朝皆不常置。晋朝二品,禄赐与特进同。南朝宋二品,梁、陈较安东将军进一阶。北魏孝文帝太和

  • 牧厂防御

    官名。见“牧厂统辖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