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邴氏。西汉鲁人。史失其名。以冶铁致富,资产巨万。其高利贷及商业活动遍及郡国。
官名。北齐天保中置。为领军府长官,总掌禁卫诸军。在领军将军之上,权势极重,二品,位次尚书令。
484—550南朝梁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孝仪。刘孝绰三弟。举秀才,累迁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长兼御史中丞。在职多所弹劾,时人称之。出为临海太守,境内风俗为之一变。入除都官尚书。太清元年(547),
明洪武元年(1368)改怀庆路置。属河南分省。后属河南布政使司。治河内县(今沁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黄河以北,修武、武陟两县以西地区。清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以开封府原武县(今原阳县西南原武)
即“辟差”。
?—前396战国时郑国国君。公元前422—前396年在位。名骀(一作缭)。郑共公之子,幽公弟。郑繻公十五年(前408),为韩所攻,雍丘(今河南杞县)被占。十六年,伐韩,败韩于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二
即“冉雍”。
官名。隋开皇六年(586)吏部别置散官八郎之一,大业三年(607)罢。唐代置为正六品上文散官。
唐人,字太碧。贞元间屡举进士不第。诗学李白,七言歌行有相似之处。《农父》诗反映农民的苦难,《野田行》慨叹战乱害民。孟郊誉为“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有《歌行集》二卷,已佚。《全唐诗》存诗十九首。
官名。辽代置,属南面官。为加官,无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