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知识>隆兴和议

隆兴和议

宋孝宗即位,锐意恢复。但自符离之战后,汤思退等执政,力主和议,边备尽弛。金军乘机渡淮南下,宋廷被迫议和。隆兴二年(1164)冬,和议成,主要条款为:一、宋帝正皇帝号,不再称臣,金、宋二帝以叔侄相称;二、改“岁贡”为“岁币”,银、绢各减五万,分别为二十万两匹;三、宋割商、秦地,两国地界恢复绍兴和议原状。次年,乾道元年和议成立,故宋人又称“乾道之盟”。

隆庆通宝

猜你喜欢

  • 武昌纪事

    书名。清陈徽言撰。二卷(一作一卷)。按年月日记载咸丰二年(1852)五月太平军攻克道州、十二月攻克武昌,至次年正月初二日退出武昌期间敌对双方的大事。书后附“杂论”,评述太平天国诸领袖、军队、战术及有关

  • 耨盌温敦思忠

    1089—1161金阿斯补水女真人,原名乙剌补。太祖时,奉使辽国,号为闸剌(行人)。太宗时,受命为传宣使,册封刘豫为齐帝。从宗弼攻和尚原。天眷时,为蒲州防御使,进行台尚书左丞。海陵王废行台,入为尚书右

  • 清德宗

    1871—1908即爱新觉罗·载湉。清代皇帝。1875—1908年在位。醇亲王奕譞之子。四岁继位,年号光绪。光绪十三年(1887)亲政。十五年,慈禧太后结束训政,然仍控制大权。深悉时局艰难,欲有所作为

  • 理学宗传

    书名。明末清初孙奇逢撰。二十六卷。旨在表彰儒学统宗,弥合宋、明以来朱(熹)、陆(九渊)异同之门户纷争,合“诸儒于一堂”,以确立王(守仁)学的正统地位。前十一卷载北宋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南宋

  • 张相文

    1866—1933江苏泗阳人,字蔚西,号沌谷。甲午战争后,潜心地学研究。光绪二十五年(1899)至二十九年在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后任天津北洋女子高等学校校长,并执教于北京大学。曾出版《初等地理教科书》和

  • 大都人匠总管府

    官署名。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始置,秩从三品,隶工部。置达鲁花赤、总管、同知各一员。下设绣局,掌绣造诸王百官缎匹;纹锦总院,掌织造诸王百官缎匹;涿州罗局,掌织造纱罗缎匹;尚方库,掌出纳丝金颜料,各

  • 司甲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司甲置,北周沿置。夏官府武藏中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司甲下士以佐其职。隋开皇元年(581)罢。

  • 两仪殿

    唐都长安宫殿。建于隋,初名中华殿。唐贞观五年(631)改称两仪殿。位于长安西内太极殿北,为皇帝举行内朝,常日听政视事之处。自高宗移大明宫听政后,凡帝后丧,多殡于此殿。

  • 注城

    战国韩邑。一作注人。在今河南汝州市西。《史记·魏世家》:文侯三十二年(前414),“败秦于注”,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注城在汝州梁县西十五里”;《赵世家》:孝成王元年(前265),田单“攻韩注人,

  • 㕎馺特勤

    回鹘㕎馺可汗原来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