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五部遗教

五部遗教

书名。乌坚林巴(又称查推雅杰钦巴)大师撰。成书于14世纪。传为埋于地下之书——伏藏。共五部:《神鬼遗教》、《王者遗教》、《王妃遗教》、《译师班哲达遗教》及《大臣遗教》。一说此五部书(五章)均发掘于山南雅隆水晶岩谷(即谢吉查浦);一说前三者发掘于桑耶寺,《译师班哲达遗教》发掘地不详,《大臣遗教》发掘于雅隆水晶岩谷。发掘人均为乌坚林巴大师。全书虽托云牟尼赞普(797—798年在位)时所作,但书中却出现14纪时期人物事件,故此书当为14世纪所撰。书中多以宁玛派观点(乌仗那莲花生等所传)记述远古时期人类产生,吐蕃王(赞普)的出现及其事迹、诸大臣家族身世及功绩、赞普王妃名称身世、吐蕃时期在吐蕃参加译写佛经的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乌仗那,汉地及藏族译师及其事绩等。其中保存了许多有关吐蕃与周边的关系,吐蕃政治制度、军事编制、赞普陵墓的具体格局、古代宗教信仰、寺院建造等珍贵史料,可与其他藏文史料(包括敦煌史料)及汉文史料相印证。原有拉萨木刻版(355页)、德格版(279页)传世,两书略有不同。1986年民族出版社排印出版。

猜你喜欢

  • 松潘等处安抚司

    明代四川地方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置。治所在龙州(今四川平武)。初以龙州知州薛文胜为安抚使,秩从五品。二十年(1387)正月,改为龙州。二十二年(1389)九月,改为龙州军民千户所。二十八年(

  • 和林格尔厅

    旧厅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南部,邻接山西省。明置玉林、云川二卫,后为蒙古西土默特所据。清并漠南蒙古后,于康熙中(1662—1722)在境内置驿站曰“二十家子”,蒙古语称“和林格尔”。乾隆元年(

  • 瑚图

    ?—1687清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洪鄂氏。顺治十二年(1655),以护军校随宁南靖寇大将军陈泰出师湖广,于岳州、武昌败明桂王军。十七年(1660),随安南将军洛讬赴福建,败入厦门之郑成功部。康熙二年

  • 赉哈木图拉

    见“赖和木图拉”(2314页)。

  • 典客

    官名。战国时称主客,秦及汉初称典客,为九卿之一。主司外宾及少数民族事务。汉景帝时改称大行令。武帝以后称大鸿胪。其属官有行人、译官等。隋唐时设有典客署,属鸿胪寺。

  • 汉藏史集

    藏文书名。全称《汉藏史集贤者报喜世间明鉴》。达仓巴班觉桑布(梵文名释迦嘎年施利甫迪跋扎,简称叶如达仓巴)著。明宣德九年(1434)撰于达纳屯孜。初见锡金甘托克手抄本。美国有影印抄本。1985年四川民族

  • 戛劳

    见“牯脏头”(1665页)。

  • 喀尔喀车臣汗部左翼左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克鲁伦河。东至喀喇陀罗海接本部中左前旗界,西至鄂尔霍图山接本部中左旗界,南至巴彦罕山接本部中左旗界,北至温都尔鞥克接俄罗斯边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克鲁伦巴尔和屯盟。首任札萨克

  • 阿只吉

    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察合台之曾孙,不里之子。元宪宗(1251—1259年在位)初,父死后,承袭太原份地。1260年与诸王共戴忽必烈即大汗位,以功备受信任。后受命驻镇别失八里,兼辖天山南路畏兀儿

  • 南夷校尉

    晋时于今云南一带设置治理少数民族的职官。晋武帝太康五年(284一说三年,282)于宁州地置(初置时曾废宁州入益州。惠帝太安元年(302)复置,辖云南大部及贵州、广西部分地区)。多由刺史兼领,下设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