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元稹

元稹

779—831

中唐诗人、大臣。字微之。鲜卑元氏,河南洛阳人。隋朝兵部尚书※元岩六世孙,唐舒王府长史元宽之子。幼孤贫,母郑氏亲授书传,9岁即工属文。德宗贞元九年(793),举明经科,补较书郎。宪宗元和元年(806),举制科,对策第一,拜左拾遗(一说右拾遗)。迁监察御史,遇事辄举,触怒宦官及守旧官僚,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改虢州长史。十四年(819),拜膳部员外郎。后转而依附宦官,借崔潭峻、魏弘简等人援引,渐升迂。穆宗长庆(821—824)初,擢祠部郎中,迁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二年(822),以工部侍郎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居位三月,与宰相裴度不和,出为同州刺史,徙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文宗大和三年(829),召为尚书左丞。寻拜武昌节度使,终以暴疾卒于任所。赠尚书右仆射。擅长于诗,与白居易相埒,号“元和体”,宫中呼其为“元才子”。平素与白居易友善谊深,常相唱和,世称“元白”。著有《乐府古题序》,阐明其文学主张,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有些诗篇用乐府形式,对当时社会矛盾有所揭露,但反映现实的深度不及白居易。后期所作,则多写身旁琐事,又颇多艳诗,诗风对后世殊有不良影响。著述甚丰,长诗《连昌宫词》较著名,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尝为《长庆宫词》数十百篇,京师竞相传唱。其悼亡诗《遣悲怀》,能将律诗口语化,对律诗的通俗化有一定影响。小诗《行宫》,亦达含蓄至境,为诗家所盛称。有《元氏长庆集》、《类集》等行世。所作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为后来的《西厢记》提供了素材。

猜你喜欢

  • 暖带密土千户

    清代四川彝族土官名。“暖带密”,彝语音译,意为“水田坝子”。康熙四十九年(1710),越巂土官岭桥新子岭安泰归附,授暖带密土千户,颁给印信、号纸,住牧暖带密(今甘洛县田坝镇背后山坡上)。道光二十三年(

  • 六院部

    ※契丹部族名。在※遥辇氏部落联盟时期,该部与※五院部原为一部,曰※迭剌部,由益古及其弟撒里本统领,辖六营,为遥辇氏部落联盟中力量最强大的一部,后梁开平元年(907),※耶律阿保机即以该部夷离堇(军事首

  • 柏兴府

    元代旧府名。古为“摩沙夷”所居。汉为定筰县,隶越嶲郡。唐之昆明县。天宝(742—755)末被吐蕃占领。后南诏据之,设香城郡。元至元十年(1273),盐井摩沙酋罗罗将、茹

  • 耶律阿保机

    872—926即辽太祖。契丹开国皇帝。又作邪律阿保机、阿不机、阿保谨、按巴坚。汉名亿,小字啜里只。生于契丹迭剌部霞濑益石烈(“石烈”,契丹语,“乡”)耶律弥里(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东)。※耶律撒剌的子

  • 达哈塔

    1633—1687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佟佳氏。顺治九年(1652)翻译进士,分内院学习。十三年(1656),授国史院侍读。康熙三年(1664),迁宏文院侍读学士。九年(1670),定内阁翰林院官制

  • 大模达

    高句骊国军职名。其名仅见于《新唐书·高丽传》。比唐之卫将军。其下军官称※“末客”。

  • 赛德遇

    清代诗人。安徽和州(今和县)人。字守亭。回族。清国子监生。工诗,且有“诗癖”。诗多沉郁,露其不得志与孤芳自赏心态。著有《梦草亭诗集》。

  • 纳木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满洲源流考》作讷穆河卫。永乐五年(1407)正月,纳木里河女真首领白百舍等来朝,以其居地置此卫,与甫门河卫、哈鲁门山千户所同时设立,以白百舍等为都指挥、千百户。在今黑龙江省

  • 吐鲁番旗

    清代札萨克旗之一。清廷以吐鲁番维吾尔族人所建的旗分。准噶尔势力崛起后,吐鲁番即处于准部统治者的控制之下。康熙五十九年(1720),吐城大阿珲额敏和卓等代表民愿遣使向清请求内附。雍正三年(1725),清

  • 木卦

    布依族旧时占卜术。多为巫师、巫婆所使用。流行于贵州布依族民间。卜具为两块雕刻成正反两面的小木片。其法:巫师或巫婆手持卜具,口念咒语,将卜具抛向空中,视落地后的位置仰仆,判断吉凶。如两块均仆地,称“阴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