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羔利
朝鲜语音译。即朝鲜族男、女穿的短上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均为斜襟,无纽扣。穿时,将前襟交叠,以长布带在一旁打结。男子上衣较女子的长些,袖口也宽。女子的上衣较短,仅及胸部。袖子在肘关节以下为上宽下窄。在袖口和衣襟上还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系的长布带也多为红、紫、蓝色绸制飘带。据载始于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当时新罗和唐交往频繁,服饰受其影响,袖口为宽广形。高丽时期(918—1392),由于蒙古势力的入侵,受元代服饰影响,袖口逐渐变窄,直至今日。现在,男子已不穿此衣。
朝鲜语音译。即朝鲜族男、女穿的短上衣。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均为斜襟,无纽扣。穿时,将前襟交叠,以长布带在一旁打结。男子上衣较女子的长些,袖口也宽。女子的上衣较短,仅及胸部。袖子在肘关节以下为上宽下窄。在袖口和衣襟上还镶有色彩鲜艳的绸缎边,系的长布带也多为红、紫、蓝色绸制飘带。据载始于朝鲜三国时代(新罗、百济、高句丽)。当时新罗和唐交往频繁,服饰受其影响,袖口为宽广形。高丽时期(918—1392),由于蒙古势力的入侵,受元代服饰影响,袖口逐渐变窄,直至今日。现在,男子已不穿此衣。
藏传佛教活佛转世者的称谓。指大活佛圆寂后,寺院上层寻找的转世幼童。有时找出一人或多人。届时由掌权活佛问卜打卦,验看等手续。达赖、班禅之灵童的寻认手续较多,通过降神、问卜、体形验看、吉祥象征的表象、旧物
1683—1766清代青海夏琼寺高僧。藏族。生于阿米吉白山赛康静修院附近之采尔甫。10岁从大禅师根敦德勒受戒出家。康熙三十五年(1696),入夏琼寺讲经院,聆听圣哲热洛巴讲授教程。18岁于塔尔寺立宗辩
?—1749清代四川明正土司。藏族。原为明正土司守备,随军征剿瞻对,多所出力,后又供出有关隐匿情事。乾隆十一年(1746),以理塘宣抚使安本才具平庸,无抚驭能力,及失地、容奸罪,降副土司。翌年,任其为
见“越里笃”(2191页)。
渤海王国国相。早年曾入唐应宾贡试,与新罗国宾贡生李同为同榜及第进士,名在李同之上。返渤海后入仕,官至国相。唐天祐三年(906),奉命朝唐,适其子光赞入唐应宾贡试,与新罗宾贡生崔彦㧑同及第
见“海青牌”(1939页)。
见“忽刺温”(1488页)。
见“阿悉结”(1216页)。
解放前粤北瑶族内部一种惩罚制度。村内有人被杀,通常死者家属及外家亲属齐集一起,向凶手索取极高的赔偿,包括身价费、抚恤费、眼泪费、埋葬费等等,有些村寨头人故意挑拨,扩大事态,从中渔利。如当事者无力偿付,
即“可敦”(4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