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勒俄特衣

勒俄特衣

彝语音译。意为“历史书籍”。四川凉山彝族史诗。又名《勒俄石博》、《布此特衣》,简称《勒俄》。有不同体例的译本和略本,详本谓《勒俄阿莫》(即母勒俄),略本谓《勒俄阿补》(即公勒俄)。为成书最早、流传最广的彝文典籍。具体作者及成书年代不详。一般认为出自掌握文化知识的毕摩(祭司)之手,经历代增删而成。今有1960年冯元蔚、沈伍己汉译本,1978年冯元蔚、曲比石美等汉译本。此书是以4至9字的长短句形式,以朴素的现实主义与丰富的历史想象力相结合,以浪漫主义神话与耳闻目睹的自然界动植物及人类活动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说明天地形成、万物生长、山河来源、人类社会发生、发展及演变;彝族先民迁徙;奴隶制度下等级、阶级、民族关系以及财产争夺、婚丧祭祀等内容。是研究凉山彝族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共分13个标题。(1)天地变化史;(2)开天辟地;(3)阿俄署布;(4)格阿古叶枯呼唤六日七月出;(5)雪子十二支;(6)居子猴系谱;(7)支格阿龙系谱;(8)支格阿龙射日射月;(9)巴克阿扎呼喊独日独月出;(10)石尔俄特时代,八代生子不见父;(11)洪水漫天地;(12)兹目的住地;(13)合侯赛变。合与侯两家为争夺土地、人口、财产、官印、权位而相敌,又经调解而和好,并结为姻亲。后成为凉山彝族祖先的两大部落集团。

猜你喜欢

  • 伊思玛业勒汗

    ?—1682或1680叶尔羌汗国末代汗。一译伊斯迈耳汗、伊斯玛依勒汗、司马依汗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王※阿布都喇汗弟。世居新疆。康熙九年(1670),叶尔羌、叶城黑山派起义,推翻尧乐巴斯汗

  • 仁多㖫丁

    ?—1084又作仁多嵬丁。西夏军事首领,党项族。惠宗时官居监军。性凶黠,驻巡于夏国西南边境。尝主谋与宋进行安塞之战,宋神宗募人欲生擒之,不得。大安七年(1081),率军与宋将李宪争夺南牟城,不胜。九年

  • 对穹合

    参见“宫合”(1749页)。

  • 钟锦

    即“钟根”(1666页)。

  • 亦集乃路

    古地名。汉之西海郡居延故城所在地。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以西夏黑水镇燕监军司改置,立总管府,治所在亦集乃城(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哈拉浩特,即黑城),属甘肃行省。明初,明朝与北元曾在此多次激战。洪

  • 苜蓿

    或作目蓿。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西域。汉武帝时,李广利征服大宛,始将苜蓿移植于中国内地。时又称其为“光内草”或“连枝草”。

  • 尼剌部

    辽代部族名。辽天祚帝保大四年(1124),※耶律大石自立为主,率众西行,至可敦城(今蒙古哈达桑东),驻北庭都护府,召集该部等十八部众宣谕,誓复辽朝大业,获得支持,十八部共出精兵万余归大石统率,致使大石

  • 前燕

    十六国之一。鲜卑慕容氏所建。檀石槐所建鲜卑联盟瓦解后,慕容氏逐渐兴起。三国魏初,首领※莫护跋于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北建政权。西晋武帝太康六年(285),其曾孙※慕容廆嗣立,后自称鲜卑大单于,据有

  • 拓跋宁丛

    党项羌拓跋部首领。原居于今青海省东南,四川松潘以西。隋开皇五年(585)率部族至旭州(今甘肃临潭境)内附,授大将军。十六年(596)叛攻会州(今四川茂汶),隋朝征发陇西兵讨击,复请降,愿为臣属,遣子弟

  • 达尔罕乌拉寺

    召庙名。俗称阿巴嘎寺。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达尔罕乌拉山。属锡林郭勒盟,由阿巴嘎王管理。约清嘉庆(1796—1820)中,此寺寺址被阿巴嘎旗王爷左右星相家认为是一块风水吉地,经与克什克腾旗札萨克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