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谷浑

吐谷浑

鲜卑语。一说意为“泥土、尘土”。①(246—317)人名。吐谷浑族始祖。鲜卑慕容氏。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辽东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庶长子。父分部落1700户(一作700户)以隶之,分地而治。父死,异母弟※慕容廆(又作若洛廆,涉归嫡子)嗣立。因与弟失和,于晋太康四年至十年(283—289),率部众西迁至阴山(今内蒙古阴山)。晋永嘉之乱(312—313),又率部西南渡陇山(今甘肃陇山),至枹罕(今甘肃临夏西北)。后又向西南扩展,统有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及青海等地。征服当地氐、羌部落,其部日强,遂建政权。晋咸和四年(329),传至其孙※叶延,始以其祖父名吐谷浑为姓氏,以示“尊祖之义”,亦为族称与国号。至隋初,复以慕容为姓。 ②古族名、国名。吐蕃又称之为“阿柴”、“阿辖”。原游牧于辽河西昌黎棘城之北一带,为鲜卑慕容氏一支。后其部西迁至今甘肃、青海一带。孙叶延始以祖名为族称。晋义熙元年(405),其首领※树洛干据莫何川(今青海贵德西莫渠沟河一带)自称大单于、吐谷浑王。南北朝时,先后附属宋、齐、北魏。梁大同元年(535),其王※夸吕始称汗,建国,都伏俟城(今青海湖南铁卜卡古城)。奉行睦邻政策,与东魏、隋室相继通婚。唐初,其政权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由其王※伏允子达延芒结波率领,以鄯善为中心,后臣附于吐蕃 ;东部由伏允长子※慕容顺率领,以伏俟城为中心,臣附于唐。贞观九年(635),其王慕容顺被部下杀,子诺曷钵继位。次年,受唐封为河源郡王,号乌地也拔勤(勒)豆可汗。后尚唐宗室女弘化公主,受封为驸马都尉。其二子亦娶唐金城县主、金明县主。龙朔三年(663),以大臣素和贵投归吐蕃,受吐蕃攻击,率部逃凉州(今甘肃武威),吐谷浑国灭亡。后部众散在朔方、河东之境。部族分散,史称“退浑”。北宋以后,其故地出现“西宁州土人”,与今土族有渊源关系。吐谷浑政权从晋永嘉末年(313),建国于群羌故地起,至唐龙朔三年(663)为吐蕃所灭止,约350年。最盛时其疆域东起今甘肃南部、四川西北,南抵青海南部,西至新疆若羌、且末,北隔祁连山与河西走廊相接。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兼营农业,“随逐水草,庐帐为屋,以肉酪为粮。”地产良马号“青海骢”。善作兵器。仿中原王朝制度。初信萨满教,西迁后信奉佛教。

猜你喜欢

  • 绰尔济墨尔根

    清代蒙古族著名外科医师。后金天命(1616—1626)中,归附努尔哈赤。善于正骨治伤,以敷药、裹疗等办法治疗箭伤。医术高超。正白旗先锋鄂硕与敌作战,中矢垂危,他为之拔镞,敷药,伤愈。都统武拜身中30余

  • 哈儿速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满洲源流考》作哈尔萨卫。嘉靖(1522—1566)间设。

  • 章嘉瑞贝多吉

    见“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 略太

    珞巴族苏龙部落方言音译,旧时巫术名称。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由于某种原因双方结下不解之仇时,为达到暗中伤害对方的目的,一方便设法收集对方身上的头发、指甲、破衣服布片、饰物及脚踩过的泥土

  • 高量成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大臣。白族。大理人。※高泰明孙,高明量子。幼孤。及长,娶大理国王女成宗。初继其父为威楚(今楚雄)领主。宋高宗绍兴六年(1136;一作十七年,1147;或作徽宗宣和元年,1119

  • 君民世系起源明灯

    明代西藏门隅志书。又名《门隅教史》。阿旺平措、杰布撰。万历三十七年(1609)成书。原卷现藏西藏自治区档案馆。全书分5章:(1)雪城人类之形成及发展,历代国王弘扬佛法之情况;(2)拉赛臧玛后裔分别取定

  • 色布腾巴尔珠尔

    清代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又译色布腾巴勒珠尔。绰罗斯氏。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子。康熙三十五年(1696),从乳母之父晖特和硕齐狩猎巴里坤,被哈密伯克额贝都拉长子郭帕伯克俘虏,献于清。后获宥,授一等侍卫。

  • 马尼岗地区

    珞巴族博嘎尔部落住地。又称庸功地区。长期以来归西藏则拉岗宗管辖。由则拉岗宗本任命的三乃卡直接管理,辖巴布荣、雅陆光东、西木岗、西木荣,马尼岗、嘎勒等20余个村落。1956年为印军占领。参见“博嘎尔”(

  • 涑沫靺鞨

    即“粟末靺鞨”(2189页)。

  • 大家

    古代中原称有封地的家族为大家(见《左传》昭五年)。《三国志》等史书以此指:(1)高句骊族社会中的奴隶主(一说为地主)。《三国志·魏志·高句骊传》:“大家不佃作,坐食者万余口,下户远担米粮鱼盐供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