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和硕特

和硕特

蒙古旧部名,清代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其首领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合撒儿)后裔,姓博尔济吉特,原属于科尔沁部。本驻牧呼伦贝尔、额尔古纳河一带。15世纪前期哈布图哈萨尔七世孙阿克萨勒岱卒后,由于长子阿鲁克特穆尔势力逐渐强大,迫使次子乌鲁克特穆尔西奔投靠脱欢太师,成为卫拉特联盟成员。“和硕特”一说为“每两个中的一个”之意,即从各部中抽出一部分人组成新分支,其属民还包括乌济叶特人。16世纪后期博贝密尔咱始称卫拉特汗,其子孙哈尼诺颜洪果尔、※拜巴噶斯、※图鲁拜琥(固始汗)继之,先后担任卫拉特楚固拉干(会盟)盟主。初牧于额敏河两岸到乌鲁木齐。明崇祯十年(清崇德二年,1637)前后,图鲁拜琥率所部徙牧青海,分左右两翼,是为青海和硕特部之始。十五年(1642),以维护黄教(藏传佛教格鲁派)为名,兴兵入藏,占据青藏高原。雍正三年(1725),清廷设青海和硕特盟,编置佐领,以札萨克统之,和硕特为21旗。拜巴噶斯之一支迁至阿拉善,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建立阿拉善和硕特额鲁特旗。另有新疆珠勒都斯中路巴启色特启勒图盟和硕特三旗、科布多哈弼察克新和硕特旗等。

猜你喜欢

  • 駮马

    突厥部落之一。又作弊剌、遏罗支。在突厥之北,地近北海(今贝加尔湖)。“马色皆駮,因以名国”(《新唐书·回鹘下》)。突厥谓“駮马”为曷剌,故亦名曷剌国。随水草驻牧,喜居山地,亦以马耕田,有胜兵三万。“虽

  • 咸丰安顺府志

    书名。贵州地方志书。54卷。清常恩(吉林汉族)、邹汉勋(湖南新化人)修纂。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内分天文、地理、营建、纪事、经制、职官、人物、列女、艺文等篇。安顺为布依族、苗族、仡佬族分布区,各

  • 金祖同

    1914—1955近代文史家。字寿孙,笔名殷尘。上海市人。回族。祖籍浙江嘉兴。幼好文史,聪敏过人。有志于甲骨之学,尤精拓墨,10余岁即与章太炎谈论殷墟甲骨,为章所折服。1936年东渡日本,专研甲骨文,

  • 粤风续九

    书名。广西少数民族歌谣汇辑。1卷。清吴淇撰。为康熙年间(1662—1722)作者在广西浔州(治所在今桂平)做推官时所采辑记录。内有土人歌谣,附有徭、俍(壮)、僮(壮)歌数种,汇为一编。其云“续九”,自

  • 黑河州

    见“庆州”(878页)。

  • 东藏民主青年自治同盟

    藏族进步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四川省巴塘等县将要获得解放前,由中共藏族党员平措汪阶指导当地部分藏族进步青年建立。曾为迎接解放、建立当地人民政权、支援人民解放军进藏以及协助进藏部队开展西藏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 休屠王

    ?—前121?汉代匈奴诸王之一。休屠(屠各胡)人。领休屠部驻牧汉武威等西北边郡一带。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与昆邪王(浑邪王)等同为汉骠骑将军霍去病所败,丧师数万,匈奴“祭天金人”亦为汉军所获。惧

  • 高仁

    ?—727渤海王国将领。一作高仁义。大武艺(719—737年在位)时,官宁远将军、郎将。唐开元十五年(日本圣武天皇神龟四年,727)秋,奉武艺命与高斋德等共24人首次使骋日本。海中遇大风,漂至虾夷人境

  • 金峒安抚司

    元、明湖广土家族土司。元代置,参用土官任安抚使。明洪武四年(1371),归附,以覃耳毛充金峒安抚司(治今湖北咸丰县西北)安抚使。建文间废。永乐五年(1407)复设,命覃添贵为安抚使。宣德二年(1427

  • 罕东左卫

    明代西北羁縻卫之一。位于沙州卫(今甘肃敦煌县)故址。族众原属罕东卫。后因部人奄章与同族不睦,彼此仇杀,率众遁居沙州,谋自立。至其子班麻思结时,众日蕃盛,尝从官军讨曲先。宣德七年(1432),以功授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