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喀什噶尔

喀什噶尔

①西域地名。《汉书》、《后汉书》、《魏略》、《三国志》、尼雅出土晋代木简、《魏书》、《隋书》、《新、旧唐书》、《新五代史》、《宋史》等都称其地为疏勒。《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作沙勒。《大唐西域记》作佉沙,并云:正音为“室利讫栗多底”。《往五天竺国传》谓其自称伽师祗离国。《慧琳音义》作迦师佶黎。《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可失哈耳,同书又作合失合儿、可失合儿、可失哈儿、乞失哈里、可失哈里。《元朝秘史》作乞思合儿。《明史·西域传》作哈实哈儿。《西域行程记》作哈失哈。《四夷馆考》作哈失哈尔。《天下郡国利病书》作哈失哈力。《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等作喀什噶尔。《西域同文志》:维吾尔语“喀什”谓“各色”,“噶尔”谓“砖房”,其地富庶,多砖房,故名。现在维吾尔族仍用此地名,即今新疆喀什市。疏勒国前汉时有18000余人,后汉时达21000多户。三国时,桢中、莎车、竭石、渠沙、西夜、依耐、满犁、亿若、榆令、捐毒、休脩、琴国等12国并属疏勒。晋朝封其王为晋守侍中大都尉奉晋大侯亲晋疏勒王。南北朝时,国内有大城12,小城数十,遣使向北魏朝贡。魏遣散骑侍郎董琬等至其国招抚,厚加赏赐。唐朝在此设疏勒都督府、疏勒镇,为安西四镇之一。公元893年以后,喀什噶尔成为喀喇汗朝两都城之一,是该王朝东部文化和伊斯兰教中心。清朝设喀什噶尔参赞大臣,总理各回城事务。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朝在回城西北2里处筑汉城(徕宁城),驻参赞大臣等官。光绪九年(1883),改设疏勒直隶州,二十九年(1903)升府,1913年降为县。解放后在此设喀什市,为新疆南部第一大城。 ②书名。俄国库罗帕特金著。1879年圣彼得堡出版。该书是据作者1876年奉命到南疆从事阴谋活动的一份总结报告修改而成。所记大都是作者本人的经历和见闻。书中对阿古柏的生平、阿古柏反动政权在南疆的残酷统治、沙皇俄国与阿古柏的相互勾结以及喀什噶尔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情风俗等,都有较具体的反映。书末附有俄国使团在南疆地区经行路线以及1876年俄国与喀什贸易往来统计资料、南疆地区舆图资料,是研究阿古柏在南疆的反动统治和沙俄企图霸占中国南疆的重要参考资料。是书已由陶文钊等汉译,198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猜你喜欢

  • 大成国农民革命

    近代广西壮、汉等族农民革命战争。清咸丰元年(1851),太平军北上后,清军和地主武装卷土重来,反攻倒算,社会矛盾益加激化,农民武装起义彼伏此起。咸丰二年(1852)初,永淳(今属横州)天地会首领李文彩

  • 拖雷伊金神像

    成吉思汗幼子拖雷遗像。原供奉于鄂尔多斯杭锦、鄂托克二旗交界处的七眼井地方。因土地被开垦而移于一顶大帐幕中,除神像(画像)外,尚供有包银的匣子两个,后遭抡劫和火灾。解放前二年又搭一外套黄缎顶棚的帐幕以供

  • 彭宏澎

    明末清初湖广永顺土官。又作彭宏澍。字海若,号潜玄。土家族。袭职为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明崇祯五年(1632),加授总兵关防。南明福王朱由崧弘光元年(1645),亦以总兵关防授之。唐王朱聿健

  • 东平府

    ①渤海王国置。为渤海十五府之一。领伊、蒙、沱、黑、比五州。治伊州,故址即今黑龙江省密山县东南临湖村西废墟;亦有多说,即:在该省依兰县附近;在松花江支流呼兰河流域;在兴凯湖以北穆棱河流域,或兴凯湖西岸;

  • 郭不离

    一作郭离。契丹语,意为“沙袋”。※契丹行刑时所用器物。《辽史·刑法志》称:辽“穆宗(951—969年在位)时制。其制用熟皮合缝之。”“凡杖五十以上者,以沙袋决之。”“有重罪者,将决以沙袋,先于脽骨之上

  • 火臣别吉

    蒙古国公主。又译火阿真伯姬、果真、豁真别乞。“火臣”为名,“别吉”汉意“公主”。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长女。南宋嘉泰二年(1202),成吉思汗欲以其许克烈部长汪罕孙秃撒合,并为长子术赤求婚于汪罕女抄儿

  • 完颜斡鲁古

    ?—1122金宗室、开国功臣。亦作斡里古。女真族。完颜氏。辽天祚帝天庆四年(1114),从阿骨打伐辽,与阿鲁抚谕斡忽、急赛西路系辽籍女真人,击斩辽节度使挞不野,降斡忽、急赛两路。击杀辽都统实娄于咸州西

  • 长白山部

    ①鸭绿江、讷殷、朱舍里3部的总称。属明代建州女真。又称长白山三路,其地南至浑江与鸭绿江会合处,北至松花江上源头道江一带,跨越长白山南北,分属今辑安、临江、塔甸、靖宇、桦甸、安图诸县地。明万历十九至二十

  • 元代集宁路故城遗址

    在今内蒙古集宁市东南25公里的土城子村。是一座正方形的城市。分内外两重城,内城在外城之东北角内,是官署所在地。外城是工商交易场所。城内有南北两条主干大街,与小巷交错分布。1922年发现元皇庆元年(13

  • 辰州蛮

    唐宋时期辰州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居地为族称。分布在今湖南西部沅水流域,卢、酉、辰、巫、叙五条溪水发源地区。秦汉以来泛称※荆蛮”、※黔中蛮、※武陵蛮、※五溪蛮。传说为※槃瓠蛮之后裔。宋泛称※溪峒蛮。有※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