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垦辟蒙荒奖励办法

垦辟蒙荒奖励办法

袁世凯政府为鼓励垦辟蒙荒,增加财政收入,于1914年2月制定此办法,内容为:凡各蒙旗愿将各旗地亩报垦或自行招放者及领垦蒙荒者得给予奖励。并规定报垦1000方以上者给予勋章,5000方以上者给予翊卫处各职衔,1万方以上者晋给爵衔。凡将本旗地亩呈报自行招垦竣5000方以上者,给予勋章,1万方以上得给予翊卫处各职衔。后因袁世凯体制失败,而告废弃。

猜你喜欢

  • 劝人恤出痘碑

    碑铭。清代驻藏官员关于善待出痘患者及改良其死后丧葬习俗的刻石。乾隆五十九年(1794)钦差驻藏大臣和琳撰文。碑文为汉、藏两种文字对照,立于拉萨大昭寺前。汉文全文载《卫藏通志》。内劝人勿将出痘疹者逐于旷

  • 太白山

    今长白山在唐代的名称。亦曰白山。晋以前称不咸山、盖马大山,南北朝至隋号从(徒)太山或太皇(《魏书》作大白)山。靺鞨族分布此山以北地区,其著名七部中有白山部,因居该山北麓而得名。辽金时始称长白山。

  • 玛祜

    1628—1676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哲柏氏。顺治九年(1652),由翻译进士充王府教习,授佐领兼刑部员外郎,迁钦天监监正。康熙八年(1669),圣祖特简任江宁巡抚。九年,以淮安、扬州二府遇水灾,

  • 蒲路虎

    即“完颜宗隽”(1156页)。

  • 撒里畏兀儿

    见“撒里畏吾”(2494页)。

  • 哲德沙尔

    清代新疆地区名。维吾尔语“七城”之意。所指不一。或云为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乌什、阿克苏、库车7城之统称。出现于道光年间(1821—1850)。同

  • 荣宗

    清四川瓦寺土司。藏族。桑朗容忠子。以母麦氏训育有方,乾隆四十四年(1779)奉命进京,得二品顶戴。五十五年(1790),奉旨改桑朗为索诺木,赐花翎,遣土官领兵200人随清军进讨,事定获优赏。秀山事件派

  • 八大帮

    清末至民国年间的新疆商帮。光绪(1875—1908)初年,左宗棠出军西征,平津商人随军入新。后刘锦棠整顿邮驿,又有大批内地商人涌入,并逐渐形成燕、晋、秦、陇、蜀、湘、鄂、豫等8个商派。各派之间互不联系

  • 寻梦凑

    即“寻阁劝”(932页)。

  • 安宁宣抚司

    土司名。明置。成化十二年(1476),播州宣慰使司夭坝干53寨苗民举事,※重安长官司湾溪等寨苗民响应。明廷派都御史张瓒协助播州宣慰使杨辉镇剿。后改湾溪为安宁,置宣抚司。杨辉以嫡子杨爱为宣抚使。杨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