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夷俗记

夷俗记

书名。亦名《北虏风俗》。明朝兵部尚书萧大亨著。成书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书前有作者自序,正文由匹配、生育、分家、治奸、治盗、听讼、葬埋、崇佛、待宾、尊师、耕猎、食用、帽衣、敬上、禁忌、牧养、习尚、教战、战阵和贡市等20章组成。内容记述明代蒙古族(主要是东蒙古土默特、鄂尔多斯等部)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经济生活、法律制度、军事组织、兵力兵器、习尚禁忌和宗教信仰等风俗习惯。作者自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任山西榆次县令,后历任宁夏粮储郎中、宁夏巡抚、宣大总督等边关要职。数十年中留心边务,注意蒙古内情,根据其见闻,撰成是书。自云著书之宗旨是告诫人们,蒙古虽强,但只要熟悉“虏情”、“弃我所短,习虏所长”,改善边防,加强战备,亦可战而胜之。故在书中带有对蒙古族的敌意和歧视观点。排除其错误观点,此书为研究明代蒙古族军政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较完整而十分珍贵的资料,可与※《俺答汗法典》、※《蒙古源流》等蒙文文献相参证。该书有旧抄本,题名《北虏风俗》,并附《北虏世系》。明万历刻本《宝颜堂秘笈》中作《夷俗记》,无序言及世系。清代刻本均作《夷俗记》。还收入《明宁攘全编》、《广百川学海丛书》、《续说郛》等丛书中。美国学者塞瑞斯将该书译成英文,并作了详细注释,刊载于《华裔学志》1945年第10卷。

猜你喜欢

  • 耶律宛

    辽初皇室。契丹族。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孙,※耶律李胡次子。穆宗时,结郎君嵇干、敌烈于应历三年(953)十月谋反,事露被囚,三月后,获释。景宗即位,于保宁元年(969)四月,受封卫王。

  • 霍博克赛里

    清代新疆地名。见《新疆识略》等书。《皇朝藩部要略》作和博克萨哩。今新疆北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乾隆三十六年(1771),西蒙古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下游返回祖国后,乾隆帝赐该部亲王策伯克多尔济、台吉奇

  • 彭廷椿

    清代湖南永顺司土官。号梁卿。土家族。彭元钲子。曾和族人彭允植等争土司位,在南渭州土知州彭凌高支持下,得袭永顺(治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职。康熙十年(1671),吴三桂踞辰龙关,颁给永顺宣慰使印,旋将

  • 张中

    约1584—1670明清之际伊斯兰教学者。经师。又名时中,字君时,号寒山叟。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回族。自幼研习伊斯兰教经典。曾受教于陕西临潼经师张少山。结业后,在江苏扬州、苏州等地执教讲学。明崇祯四

  • 陈大陆

    见“陈大六”(1257页)。

  • 博差

    藏语音译,意为“枪差”。解放前四川甘孜藏族地区封建领主对农奴的一种剥削方式。由土司在※“马差”户中指定较富裕的差巴(支差的人)担任,规定每户须购置步枪1支,子弹100发。所领种的份地多于任其它差者。遇

  • 忽秃

    ?—1217蒙古国建立前兀都亦惕蔑儿乞部首领之一。又译忽都、忽图、和都、火都、霍都。部长※脱脱子(《史集》作弟)。随父屡与蒙古部争战。宋庆元四年(1198),为克烈部王罕所败,归降。五年,乘王罕遭乃蛮

  • 富登阿

    ?—1823清朝将领。索伦人。姓鄂拉氏。隶布特哈镶黄旗。乾隆(1736—1795)末从征台湾,赏花翎,补副总管。嘉庆二年(1797),率索伦兵参与镇压川、陕、楚三省白莲教起义,寻授副都统衔,赐号博起巴

  • 古儿列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其氏族有准忽儿斤、畏马忽惕。居地邻近弘吉剌、巴儿忽等部,与这些部结有姻亲关系。成吉思汗麾下大将额不干及其子孛栾台,即出自该部。后逐渐融合于蒙古共同体中。

  • 吾鲁兀

    即“兀鲁兀”(1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