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姊妹箫

姊妹箫

布依语称“力勒歪练”。布依族和苗族民间直吹单簧乐器。流行于贵州布依族、苗族地区。用竹管制成,形似箫,长约17厘米,直径很小。因吹奏时,或两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或一人同时奏两只同音阶的箫,故名。布依族的姊妹箫为8孔,箫的前方有7孔,后方有1孔;苗族的姊妹箫为6孔,箫前方有5孔,后方有1孔。口簧片用竹片制作。音量较笛子为小,属于簧管乐器类。吹奏时,竹片振动,自音筒发出,音色优美柔和、婉转动听,适于表演抒情的曲调。传统曲调有上方调、下方调、右调、老调、花花调、芦笙调等。可独奏,亦可作伴奏乐器。

猜你喜欢

  • 章嘉呼图克图二世

    见“章嘉若必多吉”(2095页)。

  • 仁懿皇后之诬

    见“懿德皇后之诬”(2586页)。

  • 喀尔喀吉鲁姆

    即“喀尔喀法典”(2207页)。

  • 交趾郡

    古郡名。秦汉之际南越赵佗并安阳王地置。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灭南越国后归汉,仍置此郡。治所羸(今越南河内西北)。辖境相当于今越南北部,为骆越人聚居地之一。东汉至南朝时治所移至龙编

  • 长宁安抚司印

    羌族土司官印。铜质、正方形,印面长宽各7.9厘米,厚1.9厘米,椭圆形长把钮,连柄通高10.2厘米。重1250克。印文前半部为汉字篆刻朱文,后半部为满文朱文,文曰:“长宁安抚司印。”印背钮右侧阴文:“

  • 佛芸保

    清朝满族女诗人。满洲镶黄旗人。姓完颜氏。字锦香。嘉庆时江南河道总督※麟庆之女,宗室翰林延煦妻。著有《清韵轩诗草》。

  • 善宁

    见“耶律燕哥”(1324页)。

  • 萨班

    萨迦班智达的简称。藏传佛教萨斯迦教派第四祖公哥监藏(即衮噶坚赞)(1182—1251)的尊称。班弥怛,亦作班智达,为印度人对精通佛学“五明”诸高僧大德之尊称,《大唐西域记》释《五明》称:“一曰声明,释

  • 刘旻

    见“刘崇”(859页)。

  • 玛拉

    1632—1692清朝大臣。满洲镶白旗人。纳喇氏。尚书尼堪从子。初袭三等轻车都尉。顺治七年(1650),任户部副理事官,累迁理藩院郎中。康熙十四年(1675),奉命赴蒙古科尔沁、翁牛特、巴林、敖汉、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