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布拉呢敦

布拉呢敦

?—1759

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一译博罗尼都、布那敦、布拉敦,布尔罕尼丁。号大和卓木。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伊斯兰教白山派首领※玛罕木特长子。生于伊犁。康熙三十九年(1700,一说1715),父为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所败,与父俱被准噶尔拘于伊犁阿巴噶斯、哈丹鄂拓克。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达瓦齐,与弟※霍集占迎降。受命率军赴南疆招抚旧部。次年夏,受霍集占煽惑,起兵反清,图谋分裂,集兵分守喀什噶尔。寻以精兵1千扼库车,杀清军副都统阿敏道,史称“大小和卓之乱”。二十三年(1758)春,清廷命巴里坤办事大臣雅尔哈善率军往讨,围库车。与霍集占统鸟枪兵万余驰援,为领队大臣爱隆阿败于托和鼐鄂根河,损兵近5千,归路断绝,被迫与霍集占敛兵800困守库车,势蹙,夜逃阿克苏、乌什。均遭拒,遂窜归喀什噶尔。继与霍集占合兵,围清定边将军兆惠等于喀喇乌苏(黑水),因在呼尔璊战斗中被射伤,裹创逃遁。二十四年夏,弃喀什噶尔,谋奔巴达克山(今阿富汗境内),相继受挫于霍斯库鲁克(双耳山)、阿尔楚尔、伊西洱库尔淖尔(什勒池)诸地。七月,在巴达克山被其部酋执杀,尸体被运送北京。

猜你喜欢

  • 莫折大提

    即“莫折太提”(1826页)。

  • 敌烈麻都

    契丹语官名。《辽史·国语解》称:“敌烈麻都,掌礼官。”契丹王朝置有敌烈麻都司,负责宫廷礼仪,属北面朝官。下设敌烈麻都、总知朝廷礼仪、总礼仪事等官职。凡宫廷举行大礼,如※祭山仪、※瑟瑟仪、拜陵仪、腊仪等

  • 中国回教学会

    近代回族文化团体。1925年6月28日,由哈德成、伍特公、沙善余、马刚侯等人发起,成立于上海。以阐明伊斯兰教教义、提倡回民教育、开展中外伊斯兰文化交流、扶助同教公益事业等为宗旨。马刚侯、哈德成任正、副

  • 启历

    南天国仁惠皇帝侬智高年号。自1052年五月至1053年正月。参见“侬峒起义”(1462页)。

  • 玛木特呼里

    清代东布鲁特(前柯尔克孜族)首领。又译玛穆特呼里、玛木克呼里。初驻牧于格根噶尔奇拉、特穆尔图淖尔(前苏联伊塞克湖)一带。后为避准噶尔侵掠,西迁寓居安集延(前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境内安集延)。乾隆二十年(1

  • 尼庞古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尼庞窟、尼漫古、尼忙古、泥庞古,《高丽史》作尼方固。来源于部名。居帅水(今黑龙江省境通肯河)、隆州(治今吉林农安县)、曷速馆(即曷苏馆,在今辽宁辽阳市以南海城、盖县、金县一带)

  • 翁牛特部

    蒙古部名。成吉思汗弟谔楚因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巴颜岱洪果尔诺颜始称所部之名。原称阿噜蒙古,初臣属察哈尔,为摆脱林丹汗侵虐,其曾孙逊杜棱等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归附后金。崇德元年(1636),编为左右翼

  • 镇宁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大德十年(1306),阿里不哥第三子乃剌忽不花之子孛罗始受封。阿里不哥第四子剌甘失甘之子那怀(又作那海)于至治三年(1323)袭封。

  • 永宁宣抚司

    元明四川彝族土官署名。元至正中(1341—1368)改永宁路置。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明洪武四年(1371),土官宣抚使归明,改为永宁等处军民安抚司,移治今叙永县永宁河东。七年复升宣抚司,秩正三品。

  • 松巴著经雕版

    内蒙古呼和浩特乌素图召法禧寺中保存之松巴堪布用藏文写成的经、律、论、医、算等五种著作的木刻版。每块雕版长49厘米,宽7厘米,共3450块。据说为乌素图召第三世活佛罗布桑旺扎勒幼年赴青海塔尔寺学经,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