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捏坚答巴
见“野狐岭”(2045页)。
见“野狐岭”(2045页)。
见“扯力克”(1054页)。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所设卜忽秃河卫改作布尔哈图卫或布尔哈图河卫。
古山名。又作秦山。今内蒙古黄河东北大青山。隋唐时为突厥出入之地。隋开皇二十年(600),太平公史万岁与行军总管杨义臣曾率军合击突厥达头可汗于此。
见“懿璘质班”(2585页)。
见“也松格碑”(142页)。
即“清会典”(2108页)。
西域古地名。指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地区。又称河间地带。简称河中。阿拉伯语谓之“马瓦拉痕那儿”,意为“河以外的地方”,即阿姆河北诸地。
明代东蒙古※六万户之一。一译“乌梁海”,明人称之为“黄毛”。兀良哈为一古老部落,居于贝加尔湖东西的原始森林中,部分进入南部草地及不儿罕山(今肯特山)。骁勇善战,曾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立过显赫战功。其东迁
珞巴族崩尼、崩如、纳等部落对被奴隶主占有人身和劳动成果的奴隶的代称。又作木楞阿比,珞巴语音译,意为“枕头”、“垫枕人”。原专指男奴隶,后“巴列”女奴隶亦俗称“阿比”。家长奴隶制家庭中的奴隶,包括直接由
?—1828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封建主。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张格尔和卓表兄。道光六年(1826),从张格尔窜犯喀什噶尔,枪伤清协办大臣舒尔哈善。寻受张格尔命,率兵2千余人,陷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