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花钱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时官贪吏污,横征暴敛,巧立名目,成为时弊。《草木子》:“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句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钱多曰‘得手’”。百姓以诗嘲之曰:“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元朝末年官吏勒索财物的名目。时官贪吏污,横征暴敛,巧立名目,成为时弊。《草木子》:“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曰‘拜见钱’,无事白要曰‘撒花钱’,逢节曰‘追节钱’,生辰曰‘生日钱’,管事而索曰‘常例钱’,送迎曰‘人情钱’,句追曰‘赍发钱’,论诉曰‘公事钱’,觅得钱多曰‘得手’”。百姓以诗嘲之曰:“解贼一金并一鼓,迎官两鼓一声锣。金鼓看来都一样,官人与贼不争多。”
参见“萨迦五祖”(2010页)。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来源于部名。原居上京路(治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境内。金朝建立后,很多迁出故地,居北京路(治今内蒙古宁城县西大明城)、蓟州(治今天津市蓟县)等地。后改汉姓曰赵。
碑铭。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三月二十一日立于北京国子监内。玄烨撰文,以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前半部为引言,后半部为四字韵文。载述康熙帝统兵征准噶尔部噶尔丹缘起、经过及作战思想。为研究康熙帝征噶尔丹及
景颇语音译,意为“总头领”。景颇族传说时代的英雄人物。当时居住在“阿桑龙布”,即“石岩洞”,传说该地在今恩梅开江、迈立开江流域一带。教会人们使用各种石器工具,以竹筒、石锅烧水煮饭,用坚硬的络络草杆射杀
旗人的旗属、籍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太祖努尔哈赤建成八旗,即以行军旗色定其官兵籍属。某一旗人的籍贯,称某某旗分、某甲喇、某佐领。入关以后,旗人户籍皆在京师,故都视京师为“乡土”、驻防为“出
1901—1930革命烈士。畲族。福建惠安县人。1919年就读于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后入泉州省立十一中,因参加学生运动,先后被开除。后又入明新师范,仍因组织学生反对不合理教育制度,被同学称为学潮健将。1
清察哈尔八旗之一。由康熙十四年(1675)迁置宣大边外的察哈部众及以后陆续来降的喀尔喀、厄鲁特部众合编而成,不设札萨克,由清廷派总管管辖。是为总管旗。位于张家口外,东接察哈尔正白旗,西邻察哈尔正黄旗,
地名。藏语音译。意为“宽广”。亦称羊井、杨八景、阳巴尖、秧巴建、羊经宗等。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所属当雄县西部,原西藏地方政府于此设宗,1960年撤销,与当雄宗、宁中宗合并为当雄县,为拉萨进京必经之地,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正兴年号。1149—1155,凡7年。
1801—1861清代拉卜楞寺高僧。藏族。被确认为洛桑年智华之转世,于嘉庆十年(1805)迎请坐床,十二年(1807),在嘉木样前出家,十六年(1811),入经院学习。二十五年(1820)从贡塘·嘉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