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斡亦剌

斡亦剌

蒙元时期对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的总称。汉文史籍又作斡亦剌惕、外剌、外剌歹,均系蒙语oirad异译。初分布于今德勒格尔河至叶尼塞河上游的原始森林中,住地为八河流域。过着以狩猎为主、辅以渔牧的生活,为※“林木中百姓”一部分。人数众多,有“秃绵(万)斡亦剌”之称。分成许多分支,各有其名。属蒙古系族之一支,但由于与周邻突厥系诸部长期交错杂居,在语言等方面又具有突厥系的某些特点。蒙古统一前,其首领※忽都合别乞等屡与札只剌及乃蛮等部联合,反对蒙古部。后归附成吉思汗,随从征讨秃马惕部,招降“林木中百姓”各部。其众被划为4千户,属右翼。元皇庆元年(1312)后归岭北行省管辖。其首领与成吉思汗系世联姻亲,深受器重。部众在蒙、元不同时期离散成三部分:一部分在元廷供职和参加元朝军队;一部分由于参加阿里不哥和海都等宗王之乱,散居于额尔齐斯河和伊犁河流域,有的则早在蒙哥汗三年(1253)就随旭烈兀远徙波斯一带;而留在本土的斡亦剌人,也逐渐向南部草原地区发展,并吸收其他部落形成明代的瓦剌。参见“瓦刺”(287页)。

猜你喜欢

  • 匹候跋

    ?—394东晋南北朝时期柔然第六代首领。郁久闾氏。※地粟袁长子。父卒,与其弟缊纥提将柔然分为两部,缊纥提率一部别居西部,本人继父业居东部,据有今河套东北、阴山以北一带。北魏登国六年(391),因脱离鲜

  • 乾隆

    ①清高宗弘历年号。1636—1795年,凡60年。 ②习惯以年号代帝号,指清高宗弘历(643页)。

  • 先罕木珍

    傣语音译。旧时孟连傣族宣抚司授予拉祜族部落头人(拉祜族称“卡些竜”)的官号。通过他们来统治拉祜族农民和征收各种贡纳。管理若干村社,为辖区政治、经济、军事首领,有权任免原由群众公选的村社头人※“卡些”。

  • 大委正

    见“昆都力庄兔台吉(1410页)。

  • 移山

    见“雄溪”(2192页)。

  • 沃偏

    黎语音译,意为“做私己”。解放前海南岛保亭、乐东、白沙3县毗邻黎族“合亩”(一种原始家族公社残余组织)地区对个别家庭从“合亩”中抽出自己份额的土地(进行私耕私收)之称谓。“合亩”的耕地通常包括“合亩”

  • 喜洲商帮

    解放前云南大理喜洲白族地区以严宝成、董澄农、杨炽东、尹辅臣四大资本家为代表并包括“八中家”和“十二小家”在内的资产阶级集团。多系封建地主或官僚出身,相互间多有密切的亲属关系。他们以下关和昆明为中心,分

  • 拖雷

    ?—1232或1233蒙古国宗王。又译图类。孛儿只斤氏。※成吉思汗第四子,※忽必烈之父。尊称“也客那颜”或“兀鲁黑那颜”,意为“大官人”。南宋开禧二年(1206)蒙古国建立后分封时,得民户5千。英武有

  • 薛撤

    ?—1197蒙古国建立前主儿乞部首领。又译撒察、薛扯。另“别乞”(“族长”之意)。忽秃黑秃主儿乞之子。与铁木真(成吉思汗)同宗,均为合不勒罕曾孙。原附札只刺部札木合。宋淳熙十六年(1189),率众归依

  • 打牙仡佬

    古族名。又作打牙革老。明代至民国间对部分※仡佬族之称呼。以有凿去牙齿之习俗得名。一说以女子将嫁先打去二齿以防折损夫家,一说为了美观。另论双亲死,子媳各去二齿投棺中以示诀别。主要分布在黔西、平远(今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