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赤赞普
吐蕃王朝传说中的第二位赞普。姓悉勃野。※聂赤赞普与王妃纳木木之子。藏史称※聂赤为首的7位赞普为“天墀七王”,其为之一。卒,子定赤赞普嗣。
吐蕃王朝传说中的第二位赞普。姓悉勃野。※聂赤赞普与王妃纳木木之子。藏史称※聂赤为首的7位赞普为“天墀七王”,其为之一。卒,子定赤赞普嗣。
九世班禅之师。藏族。详见“热苏的拉”(1857页)。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察罕脑儿”,蒙古语,意为“白海子”,在今沽源县北数里处。南接牛群头驿,北接李陵台驿。元代皇帝在此设有行宫,称“亨嘉
即“颉跌利施可汗”(2166页)。
山名。即支莫挚山。位于中国、不丹、锡金边界。光绪十六年(1890),中英签订的《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八款》第一款规定此山山顶为西藏与哲孟雄(锡金)的分界线。
?—1677清朝将领。又作瑚里布、胡里布。满洲正红旗人。赫舍里氏。世居如穆多哈连。牛录额真吴巴海之子。天聪(1627—1635)年间,擢一等侍卫、噶布什贤章京,屡从征伐。顺治元年(1644),率正红旗
藏族部落名。分布色林错湖以东,班戈错湖以南,巴木错湖以西狭长地带,即在今多巴区之色巴、雪如等乡境内。隶属班禅大师,由两名四品机恰布(即总管)管理,九世班禅却吉尼玛逃内地后,被收归噶厦政府。1952年复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至元三十一年(1294),汪古部阔里吉思驸马始受封。弟术忽难袭封。
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西5里的红河北岸。1971年秋修筑梯田时发现。1972年经过清理,发现很多文物。墓室壁画尤具特色,内容丰富。有护乌桓校尉车马出行图、宁城护乌桓校尉府图、乐舞百戏图、牧马图、朱雀
?—1645清初将领。满州镶黄旗人。钮祜禄氏。弘毅公额亦都第三子。自幼随努尔哈赤征战,以功授备御世职,升游击。奉命率军征东海瓦尔喀部,获胜。寻以父功授三等总兵官世职,准免死三次。天聪元年(1627),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又称金帐汗国,或术赤兀鲁思。为※成吉思汗之孙拔都所创建。元太祖二十年(1225),成吉思汗划分诸子封地,将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以西、花剌子模以北的广大地区授与长子术赤为封地。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