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啰巴

沙啰巴

1259—1314

元代吐蕃高僧。一名观照。积宁(约在今青海省阿尼玛卿山地区)人。为当地世家,兄弟四人行四。自幼从帝师八思巴剃度出家,曾从高僧剌温卜、著粟赤修习密乘佛法,尽得其要。善吐蕃文字,于八思巴为元世祖说法时奉诏语译,因受封为大辨广智法师,河西人则直称其为积宁法师,称其子弟为积宁法师家。成宗即位,以帝师荐举,授江浙等处释教总统。因削除繁苛扰民诸弊,深得民众爱戴。改授福建等处释教总统,以繁官多苛扰百姓,奏准罢诸路释教总管所。武宗即位后,加封光禄大夫、司徒。仁宗即位后,赐钞给廪,驻京师庆寿寺,并将笔译诸经刻板印行。延祐元年(1314),圆寂于大都(今北京),追封为“弘教佛智三藏法师”,更赐万缗办理葬事,其门弟子辈建塔为纪念。

猜你喜欢

  • 信么

    唐代南诏王室称谓。又作九么。《新唐书·南蛮传》:“王母曰‘信么’,亦曰‘九么’”,即太后也。信么出,建八旗,绛游。言所用仪仗之规模。

  • 魁星楼

    壮族地区革命遗址。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乡所在地。建于清光绪(1875—1908)年间,高约4丈,形为角塔式楼房,红檐绿瓦,檐棱飞龙舞凤雕刻,内分四层,沿梯盘旋而上顶层,可远眺数里内外。原供祀魁星神像,故

  • 潳山蛮

    汉代对南郡潳山地区少数民族的称呼。又泛称南郡蛮。与※廪君蛮或※槃瓠蛮关系密切。分布在荆山,今湖北南漳一带。东汉建武二十三年(公元47年),在雷迁等率领下举兵,后被汉武威将军刘尚所率万余汉军所破,族人7

  • 多居嘉木措

    ?—1683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相传东科尔呼图克图三世哥鲁瓦嘉木措于崇德四年(1639)圆寂后,未转世,而以灵魂附于苏曲河畔一个刚死去的19岁汉族青年,当将尸体送往坟地时,青年忽然复苏,自称是东

  • 图瓦

    见“唐努乌梁海”(1925页)。

  • 末振将

    ?—前12或前11西汉时乌孙小昆弥(王)。※乌就屠孙,※安日弟。成帝鸿嘉四年(前17),兄安日为降民所杀,诸翎侯大乱,汉遣故金城太守段会宗为中郎将,安辑乌孙,立之为小昆弥。时大昆弥雌栗靡强,诸翎侯畏服

  • 文资官

    见“文散官”(388页)。

  • 思果迷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又作果迷卜咂族。洪武十三年(1380),归顺明廷。属西宁卫管辖,其地在今青海贵德南。其族分上、下2族。岁输马约50匹。盈缩不齐,时或不至。万历二十三年(1595),兵备刘敏宽前往其地招

  • 毛木台

    木制神偶的统称。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鄂伦春人旧时信仰和供奉的神很多,多数神偶以木削制,也有画在布或纸上,绣在布或兽皮上的。用木必须是松木,据说神都愿意住在松木内。

  • 乌喇特后旗

    参见“乌喇特中旗”(3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