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庞古部
见“尼庞古部”(665页)。
见“尼庞古部”(665页)。
1893—1938近代新闻家。名学庸,字仲儒、笔名髯公。直隶武清(今属天津市)人。回族。幼读私塾,学习孔孟。1920年经法国人地柏义介绍,到天津法租工部局任侦探长。1924年与段松坡、薛月楼创办《新天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仫佬”或“锦”。古代属※百越的一部分,秦汉以后相继被称为西瓯、骆越、僚、伶,明清时开始称木佬、姆佬等,解放后用现名。总人口159328人(1990年)。主要分布在广西罗城仫佬族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八邻部人。详见“哈剌那海”(1639页)。
明清时期蒙古的政治、军事组织。亦译和舜。蒙古语音译,原意为“军队”、“部队”。元亡,蒙古地区处于分裂、割据和战乱状态,社会结构随之发生急剧变化。元代军政、军民一体并兼有领地性质的万户、千户制,在政体上
官名。清代在川、滇、黔、甘、湘、鄂等少数民族聚居区所置世袭武职土官,以当地首领或大头目充任,颁给印信或号纸,为五种土弁之一。秩正六品或从六品。管理本辖区军民事务,按例进贡,有的纳粮。遇战事听调随官军出
1886—1965著名动物学家。满族。号农山。河南开封人。清末举人。宣统元年(1909),毕业于京师大学堂。留学美国,曾获美国康奈尔理学学士和哲学博士。1920年回国,历任东南、厦门、中央、复旦等大学
宋代少数民族名。与临洮土羌接,唐代为曲、播等12州地(今贵州遵义至云南昭通一带)。俗椎髻、披毡、佩刀,居必栏棚,不喜耕稼,多畜牧。其人精悍善战斗,自马湖、南广诸族皆畏之。与※董蛮、南广蛮合称叙州(今四
?—1860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字紫来。道光十六年(1836),任协领。二十四年(1844),迁福州副都统。咸丰四年(1854),任西宁办事大臣。六年,升福州将军,九年(1859),调成都将军。著
见“莫那娄”(1826页)。
渤海国宗王。第三世王※大钦茂子。“斡”,一作“翰”或“辅”。唐德宗贞元七年(791),被遣朝唐,请求备宿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