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海都

海都

①古代蒙古部首领。孛儿只斤氏。合赤曲鲁克之子,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六世祖。幼时,因自家草场被札刺儿部人破坏,发生冲突,阖家遇难,牲畜、财物被掠,本人被藏匿,幸免于难。被入赘巴儿忽部的叔父纳臣营救至巴儿忽真谷(今巴尔古津河流域)。及长,被推举为部长。为报父祖之仇,率兵攻破札剌儿部,掠其民为奴,势力渐盛,附近各部相继归服,逐渐形成为强部之一,为后来蒙古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是,札刺儿部民世代为其后裔的奴仆,一直“被遗留给了成吉思汗”(《史集》卷1第2分册)。有3子:拜姓忽儿、察剌孩领忽、抄真斡儿帖该。②(1235?—1301)元朝宗王。蒙古孛儿只斤氏。※窝阔台汗孙,合失子。父卒,嗣领其众。蒙哥汗即位后,窝阔台系宗王失势。宪宗二年(1252),被谪封于海押立(今伊犁西)。中统初,自以太宗嫡孙不得立,怀怨,阴附阿里不哥发难。至元元年(1264)阿里不哥被平定后,仍谋求自立为汗,拒绝忽必烈征召,雄据西北,结好术赤、察合台、窝阔台系诸后王,扩展势力。三年,忽必烈虽以蔡州为其分地,按年赏赐,仍难拢其心。与忽必烈所封察合台汗八剌争战,继而约和,并于六年助兵攻伊儿汗阿八哈。后扶立八剌子笃哇为察合台汗,联兵扰天山南北各地,连年与元军争战。二十四年,暗结东道诸王乃颜等,谋东西夹攻元军,因乃颜迅速被平定,未竟。二十六年,复进逼蒙古旧都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闻忽必烈汗亲征,始遁。后屡犯边,与镇守西北的皇孙甘麻剌、铁穆耳军作战,终忽必烈一朝战事未断。成宗大德元年(1297),为元将床兀儿败于八邻。四年,又为海山(武宗)败于阔别列。五年(1301),与笃哇纠合窝阔台系、察合台系后王40人再犯和林,兵败和林北迭怯里吉及合剌合塔,不得志,退军,不久病死。

猜你喜欢

  • 哈密瓜

    果品名。又称新疆甜爪。古称甘瓜、“穹隆”。维吾尔语称“库洪”。早在1000多年前即已种植。康熙初年,因哈密以其作为贡品献于清廷,遂谓之哈密瓜。著名产区为吐鲁番盆地、南疆伽师、麦盖提、皮山、于田和北疆的

  • 札鲁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西北部、大兴安岭南段东麓。牧地东界札鲁特左翼旗,西界阿噜科尔沁旗,南界喀尔喀左翼旗,北界乌珠穆沁左翼旗。天聪二年(1628),部长内齐偕色本等率众归附后金。顺

  • 秃鲁和伯

    元顺帝朝蒙古牧民起义首领。蒙古八邻部人。详见“哈剌那海”(1639页)。

  • 仆骨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仆古、仆固。游牧于土拉河以北,多览葛之东。拥众3万户、兵万人。习俗与突厥略同。先后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627—649)中,遣使入唐朝贡。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

  • 苏拉卡

    生鱼片的一种。赫哲语音译。又称“刨花”,因鱼片薄如“刨花”得名。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早期吃生鱼,切成大片蘸盐吃,后改为切薄片拌盐和姜葱等食。其为冬季吃的生冻鱼片。寒冬,他们将狗鱼

  • 五八山只台吉

    见“乌巴繖察青台吉”(352页)。

  • 大公鼎

    1043—1121辽朝大臣。渤海族。辽中京大定府(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人。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迁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市),统和(983—1012)间,再被移居大定。幼有大志,长而好学。咸雍十年(107

  • 且末

    西域古国名。王治且末城(今新疆且末县西南)。西汉武帝时(前141—前87),有户230,口1600余,兵300余。国王之下设辅国侯、左右将、译长各一人。居民从事农牧业。产葡萄诸果。能治兵器。自汉宣帝神

  • 清太宗

    即“皇太极”(1700页)。

  • 果哇

    藏语音译,即牛皮船。藏族常用的水上交通工具。用坚韧木料做船骨架,外蒙数张牛皮缝制而成的皮革,即成。皮船浸水后柔软、不怕礁石撞击,不受河道深浅限制,轻便易行。船夫称其为“果巴”或“果堪”。每船小者可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