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熏努贝

熏努贝

1392—1481

又名益桑孜巴。生于今西藏山南琼结区下部昂巴热地方之纳梅古镇。桂·顿·琼内多吉第三子。9岁从坚耶堪布桑结贝哇出家为僧。后历随诸大师学入行论、因明释、般若、慈氏五论、中观六论、那若六法、胜乐金刚法等。24岁前往温地之扎西多卡拜见※宗喀巴,随之听噶当派菩提道次第、中观及那若六法。后又随京俄仁饮佩等十余位著名学者广听显密诸法。同时不受宗派界限束缚,从达纳法王卓玛哇及桂甫热巴学宁玛派教法,从绒敦释迦坚赞学萨嘉派教法,从噶玛巴黑帽、红帽派法王学达波噶举派教法,从香巴衮钦、江钦巴释迦施利学时轮释及星算,从纳塘译师桑格施利学声明,前后依60位学者学显密五明诸法要。1433年,又从来藏的印度高僧班哲达纳吉仁钦学显密诸法达五年之久,并将印僧所讲悉加翻译。并依众多译师深研声明之学,成为著名译师。其著作有《时轮大释》(1442年)、《时轮释难》、《历算论订正》、《十一幻轮内容详述》(1464年)、《密宗上师之大释》(1468年)、《般若现观庄严释说》(1475年)。1476年末完成《青史》名著。

猜你喜欢

  • 普济州长官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6),贵州普定卫吉三嘉奉调从征四川宁、越2卫,授普济州土知州。不久,置普济长官司(治今四川米易县西北),以吉氏为长官。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其后裔吉荣欮归附

  • 旧唐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原名《唐书》,欧阳修等《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用今名。通常题五代后晋刘昫(888—947)撰,实出于张昭远、贾纬等人之手。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书成于后晋出帝

  • 三讨军

    又作左射军。五代时石敬瑭之军队。石敬瑭少寡言笑,读兵法,善骑射,在唐亡,梁、晋交战中,初露头角。深受代州刺史李嗣源(后唐明宗)赏识,招为婿。后从李存勖(后唐庄宗)及李嗣源征战,所率亲骑,号“三讨军”,

  • 折逋喻龙波

    宋代凉州(今甘肃武威)吐蕃部首领。又作折逋游龙钵。兄折逋阿喻丹卒,承袭部落首领。淳化五年(994),被宋授为知西凉府左厢押蕃落副使。后,被命为保顺郎将。屡向宋贡马,与宋保持政治、经济往来。咸平元年(9

  • 尼玛团柱

    清代后藏扎什伦布寺僧官。藏族。道光五年(1825),七世班禅丹白尼玛以扎什伦布寺僧众事务颇繁,仅止商卓特巴一名管理不周为由,奏请赏其四品顶戴。是为扎什伦布寺第一批五品以上僧俗官员赏有顶戴者之一。

  • 陆希武田

    见“热西丁”(1856页)。

  • 杜度

    1597—1642清初将领。亦作豆斗、头头、斗斗。满族。爱新觉罗氏。清太祖※努尔哈赤孙,广略贝勒※褚英长子。初封台吉。后金天命七年(1622),从大贝勒代善防守广宁(今辽宁省北镇)。九年,随代善迎护喀

  • 蒲鲁浑

    即“蒲察通”(2320页)。

  • ?—公元9年西汉时西南夷鉤町王。夜郎国鉤町(包括今云南广南县境)人。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王莽篡位,改汉制,贬鉤町王为侯。邯怨恨,被牂柯大尹周钦(又作歆)诈杀。后三边蛮夷尽反。

  • 思州安抚司

    见“思州宣慰司”(165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