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突厥官制

突厥官制

古代突厥汗国职官制度。关于汗国职官设置情况,诸书记载,详略不一。目前学术界一致公认《通典》所述,最为完备。其国以可汗为最高首领,建庭于郁都斤山(位于鄂尔浑河上游,今杭爱山支脉)。可汗而外,有小可汗,多为汗之子弟或近亲。官职初有10等,或以形体,或以老少,或以颜色、须发,或以酒肉,或以兽名。始波罗,又称“莫贺弗”,沙波罗、沙钵略、乙失钵,皆勇健者之称;三大罗,由“大罗便”(酒器)得名,官特贵,皆以子弟充任;哥利达官,“哥利”谓“”,“达官”即“达干”;贺兰苏尼阙,“贺兰”谓“马”,“苏尼”为“掌兵官”;珂罗啜,由珂罗便(黑色)得名,职位高,多以年长者充任;索葛吐屯,“索葛”谓“发”,职位如州郡之官;匐你热汗,掌监察非违,厘定班次;安禅具泥,掌家事如国官;间或置附邻可汗,意指卫士;遗可汗,“遗”意谓“屋”,或言屋可汗。后随着势力发展,制度日备,其官吏职掌、配置又有不同程度变化。可汗而外,官号发展至28等。其中常见的有叶护、设、特勤、俟利发、吐屯发、颉利发、屈律啜、闫洪达、俟斤、梅录、匐等。“叶护”,是指部族中分部之长(一说为管辖西部的长官);“”,又译“”、“”,为典兵官;特勤,有的史籍讹称作“特勒”,为可汗子弟侄甥之称呼;俟利发、颉利发、俟利弗、俟利伐,同名异译,为参与决策、评议政事官员;吐屯,为驻节异国或他族地区的监领官;啜,为统领5咄陆官员,一啜管一“箭”;俟斤,为统领5弩失毕部官号(一说与颉利、颉利发、俟利发同名异译),一俟斤管一箭;闫洪达,为参与评议政事者;梅录,一说“统兵者”之意,一说为皇家总管;匐,“伯克”异译;诸官皆世袭。他们为汗国的统治阶级,是广大突厥人民的压迫者和剥削者。

猜你喜欢

  • 福分地

    清代蒙古族受恩赏所得的土地。一般因有功劳由旗长赏赐其下属官员,称为“福分地”或“上赏地”。承领七八年后,由旗府发给有红印之契约,世袭使用。又,游牧民因定居而占有的土地,也称福分地,世袭使用。乾隆以后福

  • 水摆夷

    参见“旱摆夷”(1080页)。

  • 河西四郡

    汉代黄河上流西四个郡的总称。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匈奴浑邪王降,汉于其地置酒泉郡,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武威、张掖、敦煌,列四郡。酒泉郡治禄福县(今甘肃酒泉县)。武威郡,元狩二年置,治姑臧县(今

  • 格鲁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又称新噶当派。因该派以戴黄色僧帽为标志。故又称“黄帽派”,清代则以“黄教”称之。宗喀巴(1357—1419,青海湟中宗喀地区人)创建。其自3岁于夏琼寺出家,至1409年,建黄教首寺甘

  • 斡准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来源于部名。居苏滨水(今绥芬河)、把忽岭毛密水(今兴凯湖南之门河)等地。金朝建立后,居地有变动。后改汉姓曰赵。

  • ①独龙语音译。解放前云南贡山独龙族父系家族公社几经分裂后仍保留浓厚原始共产制的大家庭。一般包括同一父系祖先的三四代后裔及其配偶,约二三十人,同住在一座有若干间隔的大房子里,每个对偶家庭占一间隔,内设一

  • 越赕骢

    见“越赕骏”(2191页)。

  • 杨元

    清甘肃洮州土司。藏族。土司杨宗基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承袭。二十六年(1846),随青海大臣达洪阿镇压黑错藏众,赏三品顶戴,又以镇压循化撒拉族回族,赏二品花翎,加“志勇巴图鲁”名号。后又以收抚洮

  • 达福

    ?—1731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瓜尔佳氏。一等公※鳌拜之孙。康熙六十年(1721),袭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雍正初年兼管佐领,升护军参领。五年(1727)十一月,授正蓝旗满洲副都统,兼管裕亲王

  • 希卡阿卡

    清代新疆塔吉克族官名。塔吉克语音译,与维吾尔语职官伊什罕伯克或伊沙噶伯克相似。为副※阿尔钦。职司处理审讯案件。官秩一般为六品。由喀什道台任免。1926年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