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

1665—1727

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号卓里克图珲台吉。绰罗斯氏。※僧格长子。康熙九年(1670),以父被杀,与弟索诺木阿拉布坦、丹津鄂木布附牧于叔父噶尔丹。二十七年(1688),索诺木阿拉布坦被噶尔丹杀害后,率僧格旧臣7人,徙居博罗塔拉。为御噶尔丹兵,拒击之于乌兰乌苏。寻巩固已有势力,遣使向清朝纳贡。复乘噶尔丹内犯之机,进袭科布多。三十年(1691),攻取撒克里和乌兰古木(今蒙古国境内乌兰固木)等地。三十六年(1697)噶尔丹死后,尽有准噶尔牧地。三十七年,出兵哈萨克,溃其众。越二年,进军叶尔羌和喀什噶尔,俘玛罕木特,势力进一步扩大。四十八年(1709),得悉沙俄侵入毕雅河和哈屯河间准部辖地,筑造比斯克等要塞,遂派兵袭击巴拉巴和库兹涅茨克,捣毁其要塞巴肯。五十四年(1715),以沙俄派遣布赫戈利茨中校率兵3000,侵入达布逊淖尔(亚梅什湖)地区,遣大策凌敦多布率兵往逐,予侵略军以沉重打击。同年,派兵扰哈密,为哈密游击潘志善所败。五十六年(1717),借口送婿噶尔丹丹衷、女博托洛克返归西藏,使大策凌敦多布率兵6000,突袭西藏,杀拉藏汗。五十九年(1720),因于齐诺郭勒、绰玛喇等地为清平逆将军延信、定西将军噶尔弼击败,被迫退出西藏地区。同年五月,以沙俄遣利哈列夫领兵侵入斋桑湖一带,令子噶尔丹策零统兵2万驱逐侵略军。次年,遣博罗库尔干赴俄求援,因俄国提出以“臣服”为交换条件,遂罢。越1年,严辞拒绝,并怒斥俄使翁科夫斯基迫其“让与领土”、“签订臣服条约”的无理要求。雍正元年(1723),遣吹纳木克(垂木喀)进京献贡,示与清廷修好。三年(1725),向清朝请求划给吐鲁番,与喀尔喀勘分游牧界,允其贸易商队由喀尔喀路行走,获允。五年(1727)病卒(一说被其妃色特尔扎布毒死)。在其统治时期,准噶尔社会经济,尤其是农业和手工业有较快的发展。为鼓励准噶尔人从事农业,曾从乌什、叶尔羌和喀什噶尔等地迁来大批维吾尔族农民,为之耕种。

猜你喜欢

  • 元史类编

    书名。又名《续弘简录》。清邵远平撰。42卷。为作者继其高祖邵经邦记唐、宋、辽、金史事所撰《弘简录》,补记元代史事以续成该书之作,故名《续弘简录》。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进呈。体例上有纪、传,无志、

  • 观音寺白塔

    见“蓟县白塔”(2317页)。

  • 西太后

    即“慈禧太后”(2407页)。

  • 第德达喇嘛

    清代蒙古地区佛教寺庙的僧职名。达喇嘛的辅佐亦称副达喇嘛。凡达喇嘛德重年高,不胜烦剧,诸弟子又不允其退职时,通常设此副职以协助之。掌管寺庙教务、财政等事。配有随从格隆2人、班第4人,任职期间月银9两5钱

  • 葭芦

    古地名。又作茄芦。在今甘肃武都县东南白龙江东岸。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武都国君主杨文德为北魏军所逼,奔守此城。泰始二年(466),杨僧嗣亦在此称武都王。为仇池氐活动中心之一。

  • 匹裂

    契丹语音译。“木杯”、“木瓶”之意。宋人刁约于嘉祐元年(1056)出使契丹时,曾用汉语与契丹语交杂作《北语诗》,内有“钱行三匹裂”句,自注:“匹裂,似小木罂,以木为之,加黄漆。”

  • 应昌县

    见“应昌路”(1115页)。

  • 段福

    宋代云南大理国(后理国)贵族。亦称信苴福。白族。大理人。大理国末代国王※段兴智季父(一作季弟)。宋理宗宝祐二年(元宪宗四年,今昆明),在昆泽(今云南宜良)俘段兴智,大理国灭亡。翌年,与段兴智同被兀良合

  • 客儿木真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译“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客列木臣。蒙古语意为“捕青鼠者”,以其地盛产青鼠,居民以猎取青鼠为业,并以之与他族交换,故名。居住于巴儿忽真隘(约当今贝加尔湖东巴尔

  • 西蕃

    又作西番。我国历史上西北地区诸少数民族概称。自北魏以来,称※党项、※吐谷浑、※吐蕃等少数民族及其居住地为西蕃;称※西域及中亚各国为西蕃;近代称西方诸国为西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