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纳西族

纳西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自称“纳西”、“”、“纳汝”、“纳日”。他称“摩沙”、“末些”、“么些”等。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蒗、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等县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西藏瓦芒康县也有分布。人口278009人(1990年)。操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多能说汉语。有表意的象形文字,称东巴文,还有音节文字,称哥巴文,均不通行。通用汉文。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其先民“摩沙夷”在三世纪初已居住在越巂郡定筰县(今四川盐源)。8世纪末,在今丽江金沙江流域和盐源雅砻江以东的纳西族先民逐渐向西南迁徙;盐源以西金沙江流域一带的纳西族先民亦逐渐聚居于丽江地区。定筰地区的么些部落,唐代曾有一部分渡过金沙江,向南进入洱海东部今宾川一带,建立了“越析诏”,称“么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元明到清初,一些首领先后被中央王朝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明末清初改土归流后,大部分地区进入封建地主制,但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云南宁蒗和四川盐源、木里等县的纳西族,约占35%左右的人口,还处于封建领主制发展阶段。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主要生产稻谷、玉米、土豆、麦类、豆类和棉、麻。近代以来的丽江城区出现了一些拥有巨资的商业资本家,其中有的是地主兼工商业者。丽江县的手工业较发达。历史上曾举行过多次反封建斗争。20世纪初,英法帝国主义入侵云南,均遭纳西族与各族人民的共同痛击。1936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途经丽江时,曾协助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明清以来,木氏土司大力学习和传播先进汉族文化,出现不少文士和诗文佳作。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作的诗歌、音乐、舞蹈艺术更是名闻全滇。建筑壁画等也表现出较高创作艺术。多信东巴教,部分信喇嘛教。主要为一夫一妻的父系小家庭,宁蒗、永宁及盐源在所等地还存在着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残余。多行土葬,永宁等地行火葬。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三月农王庙会”和“七月骡马会”、火把七节等。

猜你喜欢

  • 米波

    见“人役税”(33页)。

  • 赖丁

    ?—1904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藏族。光绪二十八年(1902),英军侵入西藏之亚东、帕里、北进至曲米森谷时。三十年(1904),他率千余藏军于曲米森谷阻止英侵略军前进。英军首领荣赫鹏以阵前对话为名,

  • 完颜部

    见“王甲部”(206页)。

  • 科尔沁左翼后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当法库边门(今辽宁省东北)外,东西二辽河于此合流。札萨克驻双和尔山,会盟于哲里木盟。顺治七年(1650),封栋果尔长子彰吉伦为多罗郡王,任本旗札萨克,世袭。嘉庆十一年(1806)

  • 元明宗实录

    书名。元官修。卷数不详。起天历二年(1329)正月,迄同年八月。始修于元统元年(1333,一说二年,1334),由翰林学士王结、张起岩,欧阳玄、成遵、谢端等与泰定帝、文宗、宁宗实录一并纂修。成书年代亦

  • 哈迪尔

    ?—183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一译哈第尔。乌什人。清郡王衔贝勒※霍集斯第四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受命袭父爵,赐乾清门学习行走。五十四年(1789),任镶红旗蒙古都统。嘉庆四年(1799),

  • 富拉克塔

    ?—1650清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郭尔罗氏。世居沾河地方。沾河寨主常舒之孙,察哈喇之子。皇太极时期,官至固山额真,兼管牛录。顺治元年(1644),随睿亲王多尔衮入山海关,败农民军李自成部,追至庆都县

  • 马月合乃

    1216—1263蒙古国大臣。又译马月忽乃、马月忽难。汪古部人。字正卿。曾祖帖木尔越哥仕金为马步军指挥使,官名有马,遂以马为姓。信奉也里可温教(即聂思脱里派基督教),月合乃为教名。原籍净州天山,父时迁

  • 大义公主

    见“千金公主”(121页)。

  • 朵甘卫都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七年(1374)七月,由卫指挥使司升置,辖地范围仍旧,即今甘、青、川广大藏区。按明初建置例,设都指挥使2员、正二品;都指挥同知2员,从二品;都指挥佥事4员,正三品。因地处边疆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