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缚喝

缚喝

西域古地名。见《大唐西域记》,又称小王舍城。即今阿富汗伐济腊巴德(巴耳黑)。《魏书·西域传》作薄罗(“巴耳黑”之古译),为大月氏西迁后首都;又作拔底延、王舍城,为哒灭大月氏后之都城名。《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作缚喝罗。《续高僧传》作薄佉罗。《正法念处经》作婆佉罗。《往五天竺国传》作缚底耶。《新唐书·西域传》作缚底野。《元史·西北地附录》作巴里黑,同书《太祖本纪》作班勒纥,《察罕传》作板勒纥,《速不台传》作必里罕。《长春真人西游记》作班里城。耶律楚材《西游录》作班城。《明史·西域传》作把力黑。北临缚刍河(今阿姆河)。即大夏、大月氏国都※蓝市城。贵霜王国(公元1—5世纪)时盛行小乘佛教,此城为大雪山(兴都库什山脉)以北地区佛教中心,有佛寺百余所,城外纳缚僧伽蓝(“新寺”)西南有窣堵波(佛塔)数百座,与释迦牟尼成道之印度王舍城齐名。从中世纪至今,以巴耳黑著称,为古呼罗珊四大名城之一。元太祖十六年(1221)秋,成吉思汗西征攻破此城,十八年(1223),班师东归又过此,接连两次大规模破坏该城。其主要遗址名巴拉希萨尔。参阅“蓝市城” (2316页)。

猜你喜欢

  • 达波贡促

    1116—1169藏传佛教高僧。又名尊者贡巴或达杰林。6岁随阿里巴喜饶宁波出家,遂名促陈宁波。德高望重,都松钦巴、祥仁波切等大德均系其弟子。创建拉垅寺、集卫藏康三地僧人於此学经论法,成一时之盛地。曾以

  • 金沙江

    河名。古称“神川”、“丽水”、“犁牛河”,藏语“哲曲”。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上游。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中段,上游为通天河,东南流至青海玉树县巴塘河口入四川、西藏边境,又南流入云南西部,经丽江纳西族

  • 比适

    高车国王。※穷奇孙,※伊匐子。北魏正光五年(524),父与柔然阿那瓌可汗战,败归,为叔越居所杀。东魏天平(534—537)中,杀越居自立。屡遣使通贡于东魏,并派数万高车军助东魏征灵、秦二州,与西魏抗衡

  • 外相

    唐吐蕃主管外事之职官。为“纰论”之意译。详见“纰论”(1265页)。

  • 吉可罗

    参见“其拉”(1349页)。

  • 白语

    我国白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问题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属彝语支,另一种意见认为应单成一支。白语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各县及怒江州、迪庆州、丽江地区部分县里,四川省凉山州的部分地区也有

  • 打拉

    僜语音译。解放前西藏察隅地区僜人使用的一种铁砍刀。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和防身武器。多由相邻地区传入,部分自行加工。刀长约50厘米,宽约8厘米。用长方形木板刻出凹槽,每隔约2厘米绕数道细铁(铜)丝,即为刀

  • 莽势舞

    见“莽式舞”(1821页)。

  • 纳木喀嘉木措

    见“咱雅班第达”(1628页)。

  • 佥载

    即“朝野佥载”(217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