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蒲奴单于

蒲奴单于

东汉时匈奴单于。挛鞮氏。※呼都而尸道皋单于之弟。原任匈奴左贤王。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立。时匈奴连年灾荒,人畜死耗大半,又为乌桓乘机相攻,漠南无法立足,遂北徙数千里,退居漠北。二十四年(公元48年),以乌珠留若鞮单于之子比自立为䤈落尸逐鞮单于(亦称呼韩邪单于),匈奴分裂为南北,率众于漠北建庭,是为北匈奴,与漠南之呼韩邪相对立。因连岁遭受鲜卑攻击,又为南匈奴左贤王莫攻败,失众万人,却地千里,势益衰弱,部众多有叛归南匈奴或汉朝者。虑汉佐南匈奴,自陷孤立,于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归还所掠汉人以示善意。自二十七年起,多次遣使至汉朝奉献,请求和亲与互市,直至明帝初期。后因怨汉厚南匈奴而薄己,屡侵汉边,云中、河西诸郡受害尤甚,以致河西城门昼闭。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至建初元年(公元78年),与汉朝激烈争夺西域诸国,攻破车师,围攻金蒲、柳中、疏勒,遭汉与南匈奴迎击,军力衰耗,属众离叛者愈多,稽留斯等北匈奴大人纷纷率众降汉。元和二年(公元85年),南匈奴攻其前,丁零犯其后,鲜卑击其左,西域侵其右,内外交困,“不复自立,乃远引而去”。不知所终。

猜你喜欢

  • 泸定桥

    又称大渡河铁索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泸定县,横垮大渡河。是我国现存的古老铁索桥之一,藏语称“佳桑”。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建,原设泸定桥巡检,归属打箭炉厅。桥长100米、宽2.8米,由13条

  • 在官闲田制

    辽代募民耕种闲散土地的一种制度。统和十五年(997),辽募民耕种滦河流域的空旷土地,十年内不交租税,是为在官闲田制。

  • 噶玛噶举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该派因以康区之噶玛拉顶寺为基地发迹,故名。创始人为塔波拉结(1079—1153)及都松钦巴(1110—1193)。有东西两大根本道场,先期以东部的噶玛拉顶寺为主,后期以前藏之堆隆地区

  • 阿兰

    ? —1645清朝武官。蒙古正白旗人。先世为土默特大臣。崇德(1636—1643)初,率众归清,授牛录章京世职。三年(1638),从固山额真准塔巴图鲁征明,击破冯太监兵。六年(1641),与陀托惠攻松

  • 别别儿的

    明初乞儿吉思首领。汉籍称之为万户。原臣服于瓦剌。宣德五年(1430),遣副千户巴巴力等至京奏事,受赐彩币。一说即是《明英宗实录》正统四年(1439)正月癸卯条提到的瓦刺政权中之把把的丞相,位于右丞相脱

  • 炮挂

    见“抛石绳”(1057页)。

  • 打刍戏

    朝鲜族民间传统岁时习俗。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现在,此俗已消失。刍为刍灵,亦称“处容”。据朝鲜李朝洪锡谟《东国岁时记》上元条载:“男女年值罗睺直星者,造刍灵,方言谓之处容”。其俗于正月十四日夜,扎草人,于

  • 卡珞

    藏语音译,意为“近处的珞巴”。※丁珞的对称。旧时藏族对接近藏区的珞巴族地区及其人民的俗称。与藏族直接交往,受藏族文化影响较深。如墨脱县的※米新巴、※米古巴,米林县南边的※博嘎尔、※德根,隆子县内的※纳

  • 哈散纳

    蒙古国将领。又作阿散纳。克烈部人。宋嘉泰三年(1203),从成吉思汗征克烈部王罕,失利,曾同饮班朱尼河水盟誓,受宠信。随从西征,破薛迷思坚(今撒马尔罕),不花剌(今布哈拉)等城。并从大将哲别进据宽田吉

  • 斡罗思

    1258—1313元朝大臣。康里氏。太府少监明里帖木儿子。至元十九年(1282),为世祖内府必阇赤(书史)。二十一年,任监察御史,迁云南行省理问,领云南王府事。后被劾夺官(一说因逆权臣桑哥,被谮,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