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蒲鲜万奴

蒲鲜万奴

?—1233

东夏国创始人。别名秃珠大石。女真族。蒲鲜氏。原为金尚厩司使。泰和六年(1206),以副都统从攻南宋,败宋军于溱水,断真阳路,以功晋爵一级。贞祐元年(1213),宣宗即位,擢咸平招讨使。次年,为辽东宣抚使,奉命领兵40万讨叛金自立的契丹将耶律留哥,兵败归仁县北细河,逃回东京(今辽宁辽阳市)。惧追究,遂乘宣宗由燕京(今北京)迁汴京(今开封)之机,忌杀东北路招讨使完颜铁哥,于三年(一说二年,一说系于三年十月),叛金自立,称天王,国号大真(后称东夏、东真),建元天泰,据咸平、东京、沈、澄等州。女真猛安谋克户多从之。率兵攻婆速府路(治今辽宁浦石河口),为金同知婆速路兵马都总管纥石烈桓端军所败。继攻掠上京城(今黑龙江阿城县白城),杀金同知上京留守事温迪罕老儿。后又率部攻宜风、汤池,被纥石烈桓端击溃。四年十月,蒙古木华黎军攻陷锦州后,势蹙,降蒙古,以子帖哥入质。蒙古军退后,复叛蒙自立,杀辽东行省右丞耶律捏儿哥,自称“东夏国王”,率兵栖于海岛。翌年,破金兵于大夫营,转入女真故地。改金上京为开元,都南京(今延吉市城子山城)。兴定二年(1218),派元帅胡土领兵2万配合蒙古、高丽军镇压契丹农牧民起义。其疆域,以南京为中心,东至海,北至五国头城(今黑龙江依兰),西北至金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西南至黄龙府(治今吉林农安),南至旧铁岭。国内有南京、开元、率宾三路,设置厥相、元帅、引进使等,职官均与金同。天泰十九年(金天兴二年,1233),蒙古军破南京,被执杀。一说未死,后脱归,于乃马真后四年(1245)为蒙古贵由、兀良合台军所败。

猜你喜欢

  • 蛮甲胄

    亦称“蛮甲”。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用各种皮革制作的护身衣。据《蛮书》载,唐时南诏军士多用犀牛皮制作甲胄。《岭外代答》言宋代瑶人以熊皮为甲胄。《桂海虞衡志》还说,诸蛮中以大理国的象皮甲胄最佳,装饰精美,坚厚

  • ①见“可汗”(491页)。 ②即“伊伐于虑鞮单于”(813页)。

  • 呷西

    解放前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中最底层的等级和奴隶。彝语“呷西呷洛”的简译,意为“主子锅庄旁边的手足”,汉称“锅庄娃子”、“家内奴”。约占总户数的10%。来源为因穷困欠债、犯罪等下降的曲诺;抽取的阿加子女;从

  • 北僚

    唐宋时中国西南僚人的一大支系。参见“僚人”(2454页)。

  • 乌拉

    藏语、蒙语、满语都作“差役”解。源于突厥语。在藏族地区,指旧时农奴向地方政府或各级领主所支应的各种差役,包括人役和畜役,总称乌拉差,是农奴一项十分繁重的负担。民主改革后,已废除。在蒙古地区,元朝已有此

  • 窝泥王

    参见“高罗衣起义”(1919页)。

  • 完颜从坦

    ?—1218金朝宗室。女真族。完颜氏。卫绍王大安(1209—1211)中,任尚书省祗候郎君。宣宗贞祐二年(1214),自募义兵数千,任宣差都提控,授同知涿州事,迁刺史,经略海州。未几,充宣差都提控,安

  • 龙潭安抚司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始置于元代,初称龙潭安抚司。治所位于今湖北咸丰县西北。后明玉珍将其改为长官司。明洪武八年(1375),改安抚司。二十三年(1390)废。永乐四年(1406)复置,以田应虎充安

  • 镇南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至元二十一年(1284),世祖第九子脱欢始受封。其子老章、脱不花、帖木儿不花及脱不花子孛罗不花先后袭封。

  • 敌烈皮室军

    见“敌烈部”(18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