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西北回民起义

西北回民起义

清朝回族反清起义。同治元年(1862)五月,西北太平军陈得才和捻军张宗禹部,到达陕西渭南,回族人民纷起响应,以华州、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和羌白镇为基地,以任武、赫明堂、白彦虎等为首,组成18大营,人数达20余万,控制渭河两岸。二年初,清廷派多隆阿前往镇压。三年(1864),义军退往甘肃,活动于陕甘边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各地回、汉、撒拉、东乡、维吾尔等族,群起响应,遂形成以马化龙为首的宁夏金积堡、以马占鏊为首的河州、以马文义为首的青海西宁和以马文禄为首的肃州(今酒泉)等4支武装起义队伍。新疆以妥明领导的、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地区,也有数支回、维吾尔等族人民联合的反清武装。人数近百万。其中以白彦虎等人领导的陕甘回民起义军规模最大、时间最长,与太平军、捻军协同作战,攻取关中、渭河流域不少城镇,并实行了兴修水利,发展农牧工商业,加强民族团结的政策和措施,加速了革命势力的发展。七年(1868),以白彦虎为首的陕西18大营,由于任武的牺牲,遭挫折,缩编为4大营,退至金积堡,与马化龙义军联合抗清。义军与左宗棠率领的清军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在金积堡、河州太子寺、西宁大小峡等战斗中,大败清军,击毙敌将领多人。九年(1870),因各义军未形成统一核心,缺乏配合,加之一些首领叛变投敌,各路义军被各个击破。清军占领金积堡,马化龙等一批将领惨遭杀害。河州马占鳌降清,并于同治十一年(1872)编为清军三旗,帮助镇压起义军。次年西宁义军马永福、肃州马文禄相继降清。白彦虎率陕甘义军出走新疆,与新疆回、维吾尔等族各路义军坚持抗清,至光绪三年(1877),白彦虎余部出走俄国,起义全部失败。

猜你喜欢

  • 赤山州

    唐代招抚契丹所置州名。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8),契丹大贺氏部落联盟首领窟哥举部附唐,唐置松漠都督府,以大贺氏八部之一伏部分置为赤山和匹黎二州,以原部辱纥主(部落首领)为刺史以统之,隶松漠府。武则天

  • 舒尔哈卫

    见“树哈卫”(1577页)。

  • 毕利

    蒙古族吹管乐器。亦称毕利古,蒙古语言译。汉族称之为蒙古角、大号筒、大长角号、小长角号。源于藏族,藏语称为“筒钦”(意为大号),在寺庙中使用。明代西藏画师所作《八思巴唐卡画传》中,有一轴表现元朝帝师※八

  • 鱼儿泊驿路

    驿路名。鱼儿泊即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来诺尔。为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达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间的重要驿站之一。蒙古汗国时期从中原赴漠北的东路,都是出野狐岭,经抚州、昌州,越过昌州北的金界

  • 宾川白羊村遗址

    云南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地点在今宾川县白羊村。1973—1974年,经考古发掘,发现房基11座、墓葬34座,出土大量陶器、石器、骨器、角器、牙器、和蚌器。石器工具中有磨光的长条形石斧、梯形石锛、柳叶形

  • 乌鲁木齐政略

    书名。作者失名。不分卷。全书约两万余字。其有关巴里坤、奇台、昌吉、玛纳斯等地的建置沿革、官制、营制、疆界、屯田、厂房、军台、墩塘、驿站之记载颇详。记事止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有抄本传世。

  • 东牟山

    古山名。所指众说不一:一说为今辽宁沈阳市东清太祖努尔哈赤墓(史称福陵,今曰东陵)所在的“天柱山”;或说为今吉林省敦化县城南5公里处之六顶山;有说是该县城西南12.5公里处之城山子山;旧说在今图们江东南

  • 呼延翼

    ?—309十六国时期汉国(后改前赵)大臣。匈奴著姓呼延氏(又作呼衍氏)。汉王刘渊皇后之父,佐渊起兵建国,任御史大夫。永凤元年(308),渊称帝,任大司空,封雁门郡公。后改封雁门刚穆公。河瑞元年(309

  • 储卑

    汉代匈奴部落名。参见“屈兰”(1545页)。

  • 腆你

    契丹语,为一地方单位※石烈(相当于“县”,或“乡”)的名称。契丹开国初,创※宫卫制(斡鲁朵),诸宫卫与部族下置石烈。腆你为※伯德部下之一石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