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前燕宗室、将领。昌黎棘城(今辽宁义县西北)人。鲜卑慕容氏。辽东公慕容廆之子。历仕慕容皝、慕容儁、慕容暐三朝,屡统军征战。晋成帝咸康四年(338),任前军帅,统军破后赵石虎军于辽西,斩赵将呼延
见“越里吉”(2190页)。
见“别儿哥”(1069页)。
982—1054吐蕃佛教后弘期进藏之印度高僧。初名达瓦宁波。梵文名迪巴嘎热施咱纳,藏文译作贝玛梅泽益西,意为“吉祥燃灯智”。藏史通称其为“觉卧杰阿府峡”,意为“佛王阿底峡”,简称“觉卧杰”(佛王或尊圣
即“宇文丘不勤”(901页)。
北魏宗室。字道岳。鲜卑元氏(拓跋氏)。任城王※拓跋云子,※元澄之弟。孝文帝时,自中大夫迁员外常侍,转步兵校尉。因安定王元休丧期游猎,免官。后从征沔北有功,任左中郎将,兼武卫将军。太和二十三年(499)
又称侗台(侗泰)语族或黔台语族。汉藏语系语族之一。包括壮傣、侗水、黎、仡央4个语支。壮傣语支又称台语支,包括分布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贵州省和海南省的壮语、布依语、傣语和临高语。在国外有泰国、
中国佛教胜地之一。与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齐名。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西北20余公里处炼洞区境内,为宾川、洱源、鹤庆三县交界处。该地山势背西北面向东南,前伸三支,后出一趾,形似鸡爪,故名
回民学校名。设於北京牛街原清末“南营守备署衙门”旧址。1928年北平(今北京)市政府参事孙绳武(回族)等人发起创立,孙担任校长,时称清真中学。校设董事会,董事长白崇禧,副董事长马福祥、马邻翼,孙绳武为
见“阿卜固”(11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