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赛典赤·赡思丁

赛典赤·赡思丁

1211—1279

元朝大臣、政治家。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阿拉伯语“赛典赤”,意为“荣耀的圣裔”,“赡思丁”意为“宗教的太阳”,“乌马儿”意为“长寿”。回回人。出生于中亚布哈拉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苦鲁马丁之子。元太祖十六年(1221),蒙古军攻下布哈拉时,随父率骑兵千人归附成吉思汗,充任帐前侍卫,随从征战。窝阔台汗时(1229—1241年在位),任丰、净、云内三州(今大同市西北,呼和浩特市一带)都达鲁花赤(镇守官)、燕京路断事官。蒙哥汗即位后,任燕京路总管。宪宗八年(1258),受命管理军饷,供应未尝缺乏。世祖中统元年(1260),任燕京路宣抚使。二年,拜中书平章政事,“军国重事,无不由之”。三年,兼管财政,严格控制交钞发行量,使财政出现稳定局面,以“轻财爱民,多惠政”著称。至元元年(1264),任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兴办学校,修治山路、桥梁、栈道,故长安民为其树碑以志功。十一年(1274),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在滇六年,有政绩。为改变社会秩序混乱,政令不一,军管民政,刑法苛刻,赋役繁重之时弊,奏准取消军管民政之制,设路府州县,置州县令长,使云南正式成为行省一级政区。对当地少数民族采取羁縻方针,安抚各族首领,使之款附。采取省徭役、招散亡、恤鳏寡、备灾荒、兴儒教、礼贤士、汰冗官,设路食以待劳民,薄征税以便商旅等措施。兴军民屯田,建立12屯区,屯区约8万亩。兴修水利,修浚滇池、六河,以资灌溉。设驿站,修驿路,加强云南与中原各地的联系。建孔庙,授学田,提倡文教,在昆明兴办一所庙学。率回回军进入云南后,将伊斯兰教、阿拉伯文、波斯文、制炮术、采冶术、医药和天文、历算知识及阿拉伯、中亚各地的手工业技术传到云南。相传在昆明建清真寺12所,现尚存2所,一为城南清真寺,一为寺街清真寺。卒于任,追封咸阳王。世祖诏云南省臣尽守其成规,不得辄改。葬昆明北门外松花坝,百姓为之立庙祭祀。今昆明五里多村建有其衣冠冢。

猜你喜欢

  • 寘颜州

    唐代在回纥地区建立的羁縻政权。“六府七州”之1州。位于今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西北。以白霫等部配合唐军灭薛延陀汗国,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置于白霫部。隶燕然都护府。

  • 差巴

    藏语音译。明时已有此称,意为“负担赋役的人”。藏族农奴制度下构成农牧奴阶级的一个主要等级。人身依附于农奴主,以被农奴主分予少量份地或准予使用草场放牧牲畜,而被束缚于各农奴主的领地上,不准迁徙、逃跑。要

  • 元秘史李注补正

    书名。清高宝铨撰。15卷。主要以平时研治《秘史》所积译说稿与新出李文田《元秘史注》相对证,就其与李说不合者补正李注。考证以方域舆地为主,旁及人物、典章制度、习俗,多用对音方法辨别地名人名异译。资料根据

  • 阿巴岱寺

    藏传佛教(喇嘛教)寺庙。亦称巴伦卧耳哥或巴隆鄂尔果。位于库伦(今蒙古国乌兰巴托)的一座帐幕式的庙宇。以供奉首在喀尔喀蒙古传播佛教的阿巴岱汗像而得名。帐幕初在额尔德尼昭寺,后移至库伦,变帐幕为寺。哲布尊

  • 须卜居次

    ?—23又称“伊墨居次”(“居次”意为“公主”)。名云。匈奴※复株累若鞮单于与※王昭君所生长女。嫁匈奴贵臣右骨都侯须卜当,故称“须卜居次”。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二年),受单于所遣入侍汉朝太后。新朝王莽

  • 土府通判

    官名。宋代始置府通判,为知府行政助理。明设于各府,分掌粮运及农田水利等事务。又在少数民族地区任命当地首领为土府通判,为文职世袭土官,秩正六品。给予敕命、印信、冠带,因其故俗,使之抚辑土民,谨守疆土,修

  • 松乡文集

    书名。元任士林(1253—1309)撰。10卷。士林奉化(今属浙江)人,字叔实,号松乡。元中叶在江浙一带任儒学教谕、书院山长等职。是集所收碑、志、记、传60余篇,大多记成宗及武宗朝事,其中对赛典赤家族

  • 转户

    见“蕃汉转户”(2489页)。

  • 镇守内臣

    见“钦差镇守辽东太监”(1671页)。

  • 库陇癸鄂拉

    即“库陇奎鄂拉”(11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