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达垅万户

达垅万户

元代乌思藏地区万户之一。又作达万户、达垅巴万户,《元史》作思答笼剌万户。世祖至元元年(1264),置总制院(亦称释教总制院),命八思巴国师(后升号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释教及吐蕃事务。二十五年(1288),总制院改名宣政院,仍以帝师领院事。下辖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三,其中,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所辖乌思藏十三万户之名屡有更迭,诸史记载不一,藏文史籍中有达垅万户之名,在今西藏林周、浪卡子、门隅等地区皆有此称,林周具有藏传佛教达垅噶举主寺,门隅地区曾设置达垅宗,然藏文文献未载其万户情况,浪卡子县南部亦称羊卓达垅,故一说达垅万户为十三万户中羊卓万户之异称,地处乌思(前藏)、藏(后藏)两地之间,治所约在今浪卡子县,管民16雷卜(部)共750户。《元史》不载羊卓万户,而有思答笼剌万户可作参证,然藏文文献中则羊卓与达垅两万户之名并列。参见“羊卓万户”(890页)、“乌思藏十三万户”(353页)。

猜你喜欢

  • 天山军使

    官名。开元二年(714)置于西州(今新疆吐鲁番东南高昌古城)。为唐安西都护府所属天山军之长官。辖兵5000、马500及所属各守捉、城、镇驻兵。

  • 章拉则

    参见“拉孜”(1366页)。

  • 碌雪巴·彭措森格

    见“彭措森格”(2180页)。

  • 青唐寺

    佛教寺院名。约建于公元10—11世纪之交。在今青海西宁市城西,因依青唐水建寺,故名。宋天圣十年(1032),唃厮啰在青唐建立政权,崇尚佛教,大力扶助寺僧弘扬佛法,使之成为河湟吐蕃的宗教、文化中心。其后

  • 亦板丹

    见“亦攀丹”(872页)。

  • 金方昌

    1921—1940抗日英雄,山东聊城人。回族。中学时代即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组织指引下,赴山西“抗日民族大学”学习。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

  • 满洲

    ①族名。满族的旧称。从16世纪30—40年代开始。以建州三卫女真为核心,吸收扈伦四部女真为主体,兼收东海各部女真及其他民族,在统一战争和八旗制度完善过程中形成。后金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下令改旧

  • 腾格里

    蒙古语音译,意为“天”。又作腾吉里、腾格力。古代蒙古人信奉原始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尤敬天地,视天(腾格里)为宇宙万物的主宰、生命的源泉而加以崇拜,极为敬畏,遇事“必曰托着长生天底气力”,“彼所欲为之

  • 乌尔纳

    ?—1776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纳喇氏。自护军累迁至甘肃兰州城守营参将。以征金川累有功,擢总兵。乾隆三十六年(1771),再征金川,率兵渡河,奋勇激战,连克四碉。四十一年,从攻金川之噶喇依,率兵救

  • 吾热赫苏斯

    撒拉语音译,意为“亲家之言”或“婚礼赞词”。青海和甘肃部分地区撒拉族传统婚俗。姑娘出嫁至男家时,由女方一位送亲的长辈或由女方邀请一位民间艺人,在宴席前述说嘱托词和礼赞词,以生动的比喻,贴切的说理,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