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释迦也失

释迦也失

1354—1435

藏传佛教格鲁派名僧,即著名之大慈法王。蔡贡塘人。※宗喀巴著名大弟子之一,是黄教与明朝建立关系的开创者。早年为宗喀巴之司膳堪布,常随侍左右,以善学好问,颇得佛教要义。永乐六年(1408),明成祖遣使迎请宗喀巴,宗喀巴因身染重病,命其代表赴阙。十二年(1414),抵南京,获成祖隆重款待和厚赐。受命建寺,召募僧众,举行大法会,为成祖祝寿祈福,为帝授长寿灌顶。次年,封“妙觉圆通慈慧普应辅国显教灌顶弘善西天佛子大国师”,赐诰命。奉旨赴蒙古、五台山等地游历传法、建寺收徒。后返藏,成祖赐以写有成祖御制赞的赤字版《甘珠尔经》108函,是为西藏今存最早的藏文雕版印刷品,现存色拉寺,被藏族视为珍宝。雕版印刷技术从此正式传入藏区。返藏于十七年(1419)创建色拉寺,为拉萨三大寺之一。宣德九年(1434),应宣宗之邀,2次赴内地,居北京法渊寺,奉命讲经传法。其间增建了法渊寺佛殿、佛像,并赴蒙古、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建寺传教。五台山的圆照寺、青海民和灵藏寺均为其所建,是为内地首批黄教建筑。宣宗封其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自在大圆通佛”。皇帝所赐缂丝大慈法王绣像,至今仍存色拉寺。次年返藏,卒于青海民和县转导乡转导村之佐莫卡,一说死于北京法渊寺,后移灵骨于青海佐莫卡。明帝敕建弘化寺于此。

猜你喜欢

  • 贝非

    壮语音译,意为“私奔”。壮族旧时婚俗之一。亦称“卷伴”。流行于广西左、右江流域。旧时,男女青年在歌圩上建立情意,或已私定终身,但因女方已许配他人,或因他故,不能公开行聘,男方遂暗置聘书于女方父母床上,

  • 三略西夏文译本

    西夏文译汉文兵书。原汉文本全称《黄石公三略》,作者佚名,伪托黄石公撰。西夏文译者佚名。木刻本,蝴蝶装,页面18.5×11.5厘米,面6行,正文行13字,注解小字双行占1行,行21字。版口有篇名和页码。

  • 撂抛子

    见“浩尔畏”(1934页)。

  • 姚泓

    387—417十六国时期后秦第三代国君。字元子。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东南)人。羌人。※姚兴长子。史称其博学善谈论,尤好诗泳,孝友宽和,但无经世之才。父称帝,立为太子。弘始十八年(416),父卒,即帝位

  • 忠孝安抚司

    元明清时期湖广土家族土司。始置于元初,治今湖北恩施县西南。至正十一年(1351),改称忠孝军民府。明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更为长官司,以田墨司为长官。不久复升安抚司。二十三年(1390)因反明被

  • 玛喇巴什直隶厅

    见“巴尔楚克” ②(413页)。

  • 拜巴噶斯

    ?—1640明末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卫拉特汗博贝密尔咱孙,哈尼诺颜洪果尔之子。初游牧于额敏河与伊犁河沿岸,后逐渐迁至乌鲁木齐地区。16世纪末17世纪前期,为卫拉特“楚固拉干”(会盟)

  • 哈尼

    赫哲语音译,意为“思想的灵魂”。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旧时相信,人有3个灵魂,其为第二个灵魂。据传,它能暂时离开人的肉体,到远的地方去;人在睡觉时,它离开人的肉体,和别人的灵魂或神

  • 孟密宣抚司

    明代傣族土司名。成化二十年(1484),析木邦地置孟密安抚司。万历十三年(1585),升为宣抚司。据《天启滇志》载:成化(1465—1487)间,夷目思歪据宝井叛,木邦占夺其地,都御史程宗奏设猛密安抚

  • 王僧辩

    ?—555南北朝时梁将领。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先世系乌丸王氏,一说为汉王霸后裔。梁右卫将军※王神念子。天监(502—519)中,随父自北魏奔梁。史称其“学涉该博,尤明《左氏春秋》,言辞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