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民族起源>阿山·海戈

阿山·海戈

15世纪哈萨克著名诗人。哲学家。原名阿山。初住金帐汗国都城萨莱,后牧居喀山,成为穆罕买提可汗(乌勒满别克汗)帐中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明正统十年(1445),汗死,金帐汗国瓦解后,返回哈萨克草原,任哈萨克汗国建立者之一※贾厄克汗(1456—1473年在位)之谋士。由于经常为民众饥寒交迫的窘境而发愁,故被称为“海戈”,即“忧愁者”之意。曾当面责备贾尼别克汗不顾人民死活的行为,竭力寻找拯救人民之途径。在《广岳》和《窄岛》二作品中认为:使人民永久享受幸福的唯一出路是到达“乐土”,即水草丰美,石头像金子一般,树木结满果实,没有天灾人祸,“奶汁如流水,处处摆着香甜食物”的地方,从而进入“羊脊背上鸟雀栖息”的和平时代;在乐土世界中不分贫富,人人幸福。这是当时哈萨克人民向往美好未来的集中反映,并为研究哈萨克族哲学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 讬克讬

    ? —179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一作托克托。叶尔羌(今莎车)人。清辅国公图尔都从子喀申和卓子。乾隆四十四年(1779),因图尔都无嗣,受命袭其爵。五十五年(1790),以办事疏懈,降为一等台吉。卒

  • 萧速撒

    ?—1077辽道宗朝大臣。又作萧素(索)。字秃鲁堇。契丹族。突吕不部人。性沉毅。兴宗时入仕。重熙(1032—1055)年间,累迁右护卫太保。十七年(1048),从耶律义先征蒲奴里叛,执叛首陶得里。二十

  • 帖克思八

    即“八思巴”(25页)。

  • 不死牛

    旧时西藏地区寺院和上层喇嘛一种带强制性的出租牲畜形式。他们利用“神权”向信奉喇嘛教的贫苦牧奴出租牛只,这种牛一经出租,不管老弱病死,租额世代不变,故称。实为对牧奴的一种愚弄和敲诈。民主改革后,已被取缔

  • 椎髻

    古越人及其后裔壮侗语族诸民族的传统发饰。亦作椎结、高髻。其式将头部周围剪短,将中央长发挽为高髻,如锤如椎,置于头顶或脑后。古时百越民族多此发式。《吴越春秋·吴太伯传》载:吴寿梦元年(前585),寿梦对

  • 圭斋集

    书名。元欧阳玄(1274—1358)撰。16卷。玄,浏阳(今湖南浏阳县)人,字原功,号圭斋。宋欧阳修之后。平生三仕成均,两为祭酒,六入翰林,三拜承旨。文宗时预修《经世大典》,顺帝时任宋、辽、金三史总裁

  • 夏辽结盟

    西夏建国前与辽的短期结盟。夏太祖李继迁曾任宋朝夏州定难军节度使,后为寻求自立,屡遭宋朝军事打击,陷入困境。为取得与宋敌对的辽国支持,宋雍熙三年(986)二月,李继迁派亲信张浦持重金到辽国表示归附。辽圣

  • 碾北卫指挥使司

    明代军卫指挥机构名。洪武十一年(1378)八月置。治所在今青海乐都。后废,徙西宁卫右千户所于此。

  • 过节

    高句骊国官号。其名仅见于《新唐书》,为高句骊国十二级“大官”中的第十级。位于※“小使者”之下,“先人”之上(《北史》、《周书》所列之十二级大官中不见此称)。与诸官分掌内外诸事。

  • 下川口

    古城堡名。古允吾县治所。在今青海民和县境,滨湟水。汉王莽时改称修远县。现有古城遗址,分称旧城、新城。城北湟水渡口为古郑伯津,对岸兰州市红古城为汉时之允街,两地隔河相望,形势冲要,为争战之地。盛产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