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吉甸旺秋查巴
又作仁蚌阿旺吉查。明末后藏仁蚌地区王子。《萨迦班智达传》作者。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藏历十一饶迥之阴土兔年,1639)著于仁蚌波昌。该书以诗体专述萨班幼年、青年学法情况,精通五明之学,特别记载了萨班携八思巴及恰纳多吉赴蒙古事。除正文外,加有注释,以便读者准确理解正文。与八思巴、洛巴仁钦贝所著两种萨班传齐名。该书原为德格印经院木刻版,1985年民族出版社有排印版问世。
又作仁蚌阿旺吉查。明末后藏仁蚌地区王子。《萨迦班智达传》作者。成书于明崇祯十二年(藏历十一饶迥之阴土兔年,1639)著于仁蚌波昌。该书以诗体专述萨班幼年、青年学法情况,精通五明之学,特别记载了萨班携八思巴及恰纳多吉赴蒙古事。除正文外,加有注释,以便读者准确理解正文。与八思巴、洛巴仁钦贝所著两种萨班传齐名。该书原为德格印经院木刻版,1985年民族出版社有排印版问世。
西域古族名。又作众熨。源出小月氏。族分大众熨、小众熨2部。分布于沙州(今甘肃敦煌)以西,于阗(今新疆和田)以东地区。从事游牧。语言属突厥语族。宋时,与样磨、末蛮、格哆族、预龙族、割禄等部错居,统属于高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四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镀金银印。中统二年(1261),不花受封。
金大臣。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县)怕鲁欢猛安人。女真族。纳兰氏。承安二年(1197),中进士第一名,授应奉翰林文字。奉诏括牛于临潢、上京等路,秉公办事,豪民皆惧,无敢隐匿。转修撰。迁同知顺天军节度使事,
我国傣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族壮傣语支。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元江和新平四个自治县以及临沧、沧源、双江、镇康、金平、景谷、景东、元阳、红河、绿春、
书名。明末清初回族经师※王岱舆撰。是书为作者文集。分上下两卷,共40篇。上卷20篇,讲宗教哲学;下卷20篇,主要讲教法。该书旨在卫护伊斯兰教,批驳儒、佛、道与伊斯兰教乖违之处。有崇祯十五年(1642)
见“夏不鲁罕丁”(1851页)。
晋代夫余国王。前王※依虑之子。晋太康六年(285),夫余为鲜卑慕容廆所破,父自杀,遂走保北沃沮(故地在今吉林延边地区一带)。及知晋武帝下诏将扶夫余遗裔复国,于翌年遣使至护东夷校尉何龛处,求助还旧国。龛
清代内蒙古五路驿站之一。康熙三十二年(1693),由工部侍郎图尔宸和侍读学士喇锡负责建立。该驿路从北京出发,经昌平州、居庸关、赤城县到独石口,然后从独石口经察哈尔左翼和昭乌达、锡林郭勒2盟7旗到达终点
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契丹※宫卫制(斡鲁朵)下一※抹里(相当于“乡”,或“乡”下一级单位)名。属辽圣宗※兴圣宫。“血古只”,又译作“穴骨只”,辽太宗※永兴宫下一※闸撒为是名。
清朝派往土尔扈特蒙古的使团。雍正九年(1731),清朝政府为迎护噶尔丹策零异母弟罗卜藏舒努(又作罗卜藏索诺)回归故土,共同反对噶尔丹策零,复令内阁学士班第、内务府大臣来保、侍郎色楞额等56人出访额济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