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城
地名。位于黑龙江右岸,在齐齐哈尔城东北850里,即今黑龙江爱辉县南老城(瑷珲)。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初“植木城”,周千步,4门,环城有重壕。移黑龙江将军驻守。二十九年,将军移驻黑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令副都统、城守尉镇守,设四协领分管。三十七年重修。清初至民国年间,城内驻防官兵与居民有汉、蒙、回、索伦、达斡尔、巴尔虎蒙古、鄂伦春等族居住。
地名。位于黑龙江右岸,在齐齐哈尔城东北850里,即今黑龙江爱辉县南老城(瑷珲)。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置。初“植木城”,周千步,4门,环城有重壕。移黑龙江将军驻守。二十九年,将军移驻黑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县),令副都统、城守尉镇守,设四协领分管。三十七年重修。清初至民国年间,城内驻防官兵与居民有汉、蒙、回、索伦、达斡尔、巴尔虎蒙古、鄂伦春等族居住。
新疆塔吉克族民族乐器之一。塔吉克语音译,弹拨七弦琴。以杏木制成,形制比※热朴甫大。也是以羊肠线为弦,没有品,定弦多为#D1#FBB#FBB (从里到外)。音调低沉,不常用。据说它是代表“胡大”的声音。
?—1780清代蒙古王公。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沙克都尔扎布次子。乾隆二年(1737),袭札萨克一等台吉。十九年(1754),随参赞大臣努三等赴阿勒和硕,侦乌梁海宰桑
书名。百越民族人物传记。4卷。明欧大任(字桢伯,广东顺德人,汉族)撰。内容收古代百越民族(东自会稽之于越,西至今广东、广西、越南之西瓯骆越)人物120人,各写一传。每传之末,注明参考书名,一字一句必有
官名。吏目为明代知州、安抚使、招讨使、长官等的属官,秩正九品或从九品,或无品级。掌收发上下移文或司奸盗、察狱囚及官署事务。少数民族地区土司亦设此官,以当地头领为之,助主官处理土司事务。亦有降职土官授此
藏语“萨达久苏尔”意译。详见“开荒地税”(215页)。
见“也松格”(141页)。
清代外札萨克旗之一。一称珠勒都斯土尔扈特卓里克图汗旗。乾隆三十六年(1771)置。土尔扈特汗渥巴锡裔。初驻牧斋尔(今新疆托里及裕民县一带)。三十八年(1773),徙驻珠勒都斯(今焉耆西北)。佐领50。
?—约1769清代右部哈萨克(乌拉玉兹)汗。一译阿卜尔嘛密特、阿布尔班必、阿布勒巴木比特、阿布尔玛木比特。※头克汗第三子。原为“左部(中玉兹)汗”。后阿布赉汗势力强大,逐步退居土尔克斯坦城(今哈萨克斯
唐代北方诸族对唐天子之尊称。始自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铁勒诸姓谒太宗于灵州,请置汉官。九月,诸部首领共上天可汗尊号。时北方诸族皆敬天,称天曰“腾格里”;其首领称“可汗”,故上
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年号。440一451年,凡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