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李昂②。
【介绍】:唐代散文家。颍川(治今河南许昌)人。生卒年不详。开元初,为右拾遗。迁太常博士。开元十二年(724)为太子司议郎,撰《李公墓志》。以寿卒。《全唐文》存文七篇,《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存墓志一篇。事
【介绍】:见李播②。
傅经顺著。1981年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中国古代作家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写李贺的生平事迹;第二部分主要阐发其诗歌进步的思想内容;第三部分论述其艺术特色;第四部分论其师承和影响
【生卒】:747—809【介绍】:唐代散文家。字令叔。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少苦心为学。以明经补华州参军。拔萃登科,授鄠县尉。入为监察御史。累迁左司郎中。贞元七年(791)出为常州刺史。召为给事中。
指尚未入仕的读书人。韦应物《云阳馆怀谷口》:“念昔白衣士,结庐在石门。”参见“白衣①”。
【介绍】:张谓作。这是一首赠别之作。韦郎中奉使入蜀,置酒相送,谓作此诗赠别。首联言因钦限逼迫,使车速发,乍会遽散,旋即阔别远隔,故不能欢饮笑歌也。中间二联述途中情事。三、四言情,“随雁去”、“听猿多”
【介绍】:杜甫作。《全唐诗》此题仅收“闻道巴山里”、“水槛温江口”、“设道春来好”三首,题下注:“前六首已见第十三卷中。”此题所收之三首,《宋本杜工部集》及他本杜集题作《绝句三首》,而另六首题作《绝句
地名。在今湖北省兴山县南,相传为汉王昭君的故乡。杜甫《负薪行》:“若道巫山女粗丑,何得此有昭君村。”参见“昭君故里”。
【介绍】:李绅作。第一首表现出封建社会阶级剥削的残酷性。“一粒粟”与“万颗子”对比鲜明,作者更以“无闲田”将这一效果加以强化,末句则急转直下,说出农民却饥饿至死的悲惨结局,发人深省。第二首表现出农民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