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代两种祭祀名,夏天伏日叫“伏”,腊月叫“腊”。亦指这两个祭日或泛指节日。杜牧《题池州弄水亭》:“农时贵伏腊,簪瑱事礼赂。”②指日常生活或生活所需。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资税幸不及
地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春秋鲁隐公晚年在受到嗣君桓公的威胁后,没有听从大夫羽父的劝告杀掉桓公,只表示想在菟裘筑室隐退,结果反而被羽父支派的刺客杀死。见《左传·隐公十一年》。后因以“菟裘”指隐居之地。白
《汉书·邹阳传》:“臣闻鸷鸟累百,不如一鹗。”本谓一般的鹰类即使有上百只,其能力也不如一只大雕。后因以“一鹗”喻指有杰出才能的人。许浑《赠桐庐房明府先辈》:“自笑小儒非一鹗,亦趋门屏冀相怜。”
【介绍】:杜牧《江南春绝句》首二句。是描写江南红绿相映,酒旗招展的大好春景的佳句。明杨慎《升庵诗话》卷八以为“千”为“十”之误字,后人多加反驳。因为这二句诗总写江南方圆千里,千里之中,莺啼绿映,水村山
①宁愿;愿意。刘长卿《赴宣州使院夜宴寂上人房留辞前苏州韦使君》:“耐可机心息,其如羽檄何!”②尽可以。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二:“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③怎能。李白《陪族
【介绍】:高适作。见《苦雨寄房四昆季》。
宽衣大带。为古代儒者装束。韦承贻《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卷回。”
见“单拗”。
怎奈;无奈。杜甫《赠苏四傒》:“为郎未为贱,其奈疾病攻?”白居易《早春忆苏州寄梦得》:“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
【介绍】:唐时处州小将。奉使之越,夜止山馆,进膳之时,遇二妖物前来苦苦相斗。后人、妖俱毙。妖为斑、黑二犬。胡在仆地前题一诗于户,甚有悔意。《全唐诗》收其题户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