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采莲曲

采莲曲

【介绍】:

①(全)王勃作。《采莲曲》,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江南弄》七曲之一。诗题一作《采莲归》。此诗主要描写一个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及其对征夫的深切思念,而在篇末扩大到写一群采莲女“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从而控诉了战争给广大士兵及其家庭带来的深重苦难。诗中杂用三、五、七言句式,语言活泼,音节谐婉,富有民歌气息。②(全)崔国辅作。写江南水乡美丽的风光及青年男女天真活泼,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评曰:“前二句,极妍铄。后二句,莲浦相逢,乍惊美艳,仙侣并舟,低回不去,有目逆而送之意。折芳馨以相赠,托微波以通辞。作者含意未伸,语殊蕴藉。”③(全)李白作。王琦注云:“《采莲曲》起于梁武帝父子,后人多拟之。”(《李太白全集》卷四)此诗当是太白年轻时,东游吴越时所作。诗写一群青春洋溢的采莲女在劳动中欢声笑语,风情万种,使过路的行客徘徊顾盼,留连忘返,表达出诗人对她们的热情赞美。王夫之云:“卸开一步,取情为景,诗文至此,只存一片神光,更无形迹矣。”(《唐诗评选》卷一)《唐宋诗醇》卷三也赞道:“绮而不艳,此自关乎天分。王安石云:诗人各有所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于此亦可见之。”④(全)李康成作。此诗描写江南水乡劳动妇女采莲活动的场景。采莲少女们的红袖翠钿,隐现出没于青荷碧水之间,如在画中。清新的语言、活泼的句式,均与诗中的欢快氛围极为协调。结句“各回船,两摇手”,似写男女情事,然却故意闪烁其词,生动地表现了少女那种既热烈又矜持,欲露还藏、捉摸不定的微妙感情。吴瑞荣评曰:“结语尤见‘发乎情,止乎礼义’遗意,自是盛唐高处。”(《唐诗笺要》后集卷八附词)吴山民曰:“以繁声急节,写艳语密情,却简得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⑤(全)刘方平作。此诗以简括洗炼的笔墨,维妙维肖地刻画了一个美丽可爱、朴实勤劳的采莲少女形象。语言朴素自然,情景浑然一体。清乔忆评云:“愈俚愈妙,六朝小乐府之遗。”(《大历诗略》卷六)⑥张籍作。诗描写江南女子采莲情形。以采莲女子的活动为线,写远景,写近景;写其衣饰,写其歌笑。笔触灵活,收放自如,轻盈明快。⑦(全)白居易作。约作于元和十一年(816)至长庆二年(822)间。诗以欢快笔调,描写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及对纯洁爱情的追求。神态逼真,富有情趣,生活气息浓郁,活泼清新,是上乘佳作。

猜你喜欢

  • 郤诜荣

    谓科场中第的荣耀。张道符《和主司王起》:“更许下才听《白雪》,一枝今过郤诜荣。”参见“郤诜”。

  • 张汉阳

    指张柬之。柬之唐中宗时曾封汉阳郡公,后封汉阳郡王,故称。皇甫澈《中书令汉阳王张柬之》:“烈烈张汉阳,左袒清诸武。”参见“张柬之”。

  • 风雨

    《诗·郑风》篇名。诗序认为是“思君子”之作,后因用作怀念友人之典。杜甫《哭李尚书》:“风雨嗟何及,江湖涕泫然。”参见“风雨如晦”。

  • 韦柳诗集

    〔日〕近藤元粹编选。十四卷,六册。选录唐韦应物、柳宗元二家诗,其中韦一〇卷,柳四卷。有批点和校正。韦、柳诗前各引诸前贤序文和小传。书前有近藤元粹《绪言》1篇。有日本明治刻本。

  • 老聃

    即老子。姓李名耳,字聃。道家创始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张九龄《故刑部李尚书荆谷山集会》:“尝闻继老聃,身退道弥耽。”

  • 送王司直

    【介绍】:皇甫冉作。一作刘长卿诗,又作戴叔作诗,俱非。司直,唐官职名,属大理寺。诗以潮水为喻,抒写相别之苦、友情之深。清宋顾乐云:“此等翻有理有致,情味蔼然独绝,然却从实境得来。”(《唐人万首绝句选评

  • 圆峤

    传说中的东海五神山之一。亦作“员峤”。武则天《游石淙诗》序:“若夫圆峤、方壶,涉沧波而靡际,金石玉阙,陟元圃而无阶。”

  • 李白

    【生卒】:701—762【介绍】: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为汉飞将军李广之后裔,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其先人因罪在隋末被窜于碎叶(今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托克马克)

  • 行满

    【介绍】:万州南浦(今重庆万县)人。弱冠出家,二十五岁受具戒。大历间就荆溪湛然学。后居天台佛陇寺二十余年,能讲之名,震于华夷。日本僧人屡渡海就之受天台教典,与日僧最澄交谊尤深。卒年80余。《全唐诗补编

  • 初至崖口

    【介绍】:宋之问作。有人认为这是作者流放岭南途中所作。诗人身处于山水之间,一时为大自然壮观的景象所感召,内心渐趋开朗,但贬谪之苦最终仍无法排遣,“群峰暗将夕”一语正是这种情感的意象化。此诗风格有谢灵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