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诗词百科>韩朋赋

韩朋赋

俗赋。作者佚名。敦煌遗书存六种唐人抄本,S2922、3227、3904、4901,P2653、3873,其中年代最早的是P2653,该卷内有武后时代新字“”(臣),有人据此推定为武周写本。《敦煌掇琐》、《敦煌变文集》、《敦煌文学作品选》、《敦煌讲唱文学作品选注》等书收有录文或校注本。《韩朋赋》取材于韩凭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搜神记》卷一一《韩凭妻》条,全文仅三百余字。《艺文类聚》卷四〇、《法苑珠林》卷三六等也有大体相同的记载。敦煌本《韩朋赋》在充分吸取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又将原作中的人物韩凭、何氏、苏贺分别改为韩朋、贞夫、梁伯,在故事情节的铺陈排比,人物形象的艺术描绘等方面也更加生动鲜明,真挚感人,与其说是通俗的故事赋体,还不如说是一篇结构谨严的短篇小说,全文长达二千余字。作品为了表达理想爱情的悲剧主题,充分利用韩朋夫妇精诚相爱、无辜被害及其死后复仇的细节描写。首写贞夫是一位“明解经书”的淑女,婚后即立下“不再改嫁,死事一夫”的誓言,当韩朋出游,六秋不归,贞夫写下家书,盼其归来,不幸其书被宋王所得,引起一场阴谋。其次写贞夫被骗入宫,面对宋王逼婚,十分蔑视“一国之母”的生活,表现出忠于爱情,不慕高位的精神境界。最后,韩朋夫妇,屡遭陷害,双双殉情,化生青、白二石,宋王强令埋于道东道西;不料又长出“根下相连”、“叶叶相笼”的桂树,宋王遣人伐之,又变成举翅高飞的“鸳鸯”。宋王拾得一片毛羽,“摩拂项上,其头即落”。这种死后复仇的艺术处理,进一步深化韩凭故事的反抗主题,表达出劳动人民“行善获福,行恶得殃”的善良愿望,因而更富有感染力,更加具有传奇色彩。元杂剧《青陵台》、《相思树》,也都直接取材于这一故事。

猜你喜欢

  • 读雪山房唐诗序例

    清管世铭撰。凡一卷,系从《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辑录而成,以《清诗话续编》本最为通行。该本前有序3篇,自序1篇。正文有五古凡例、七古凡例、五律凡例、七律凡例、五排凡例、五绝凡例、七绝凡例、论文杂言41则等

  • 七十说

    《淮南子·泰族训》:“孔子欲行王道,东西南北,七十说而无所偶。”后借以喻指怀才不遇而屡遭挫折。李白《赠崔郎中宗之》:“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 窦牟

    【生卒】:749—822【介绍】:唐代诗人。字贻周。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一说京兆金城(今陕西兴平)人。排行二。窦叔向次子。贞元二年(786)进士及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东都留守巡官。历河

  •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介绍】:柳宗元绝句《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末两句。意谓春风荡来,情思悠悠,意欲和故人一见,因身不得自由,故不能如愿。南朝梁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二句用其语

  • 枕中经

    犹枕中术。周渭《赠龙兴观主吴崇岳》:“枕中经妙谁传与,肘后方新自写将。”参见“枕中术”。

  • 元公辅

    【介绍】:见元载。

  • 拂树浓舒碧,萦花薄蔽红

    【介绍】:李世民《赋得花庭雾》诗句。树木因雾气缠绕,颜色更加翠碧;花朵因雾气遮挡,颜色反呈浅红。浓、薄对比,碧、红相间,细腻生动地描绘了雾中观赏花木的真切感受。

  • 赵张

    西汉时赵广汉、张敞的合称。二人均为有政绩的京兆尹。后遂用“赵张”称美京兆尹。杜甫《章梓州桔亭饯成都窦少尹》:“预传籍籍新京兆,青史无劳数赵张。”

  • 伊傅

    伊尹和傅说的合称。傅说是殷高宗时的贤相。陈陶《题赠高闲上人》:“伊傅多联璧,刘雷竞买邻。”

  • 何自然

    【介绍】:唐代小说家。生卒年、籍贯、事迹不详。唐末范摅《云溪友议序》称之为“近代”之人,当生活于中晚唐间。曾续魏邯郸淳之《笑林》,作同名之书三卷,著录于《新唐书·艺文志三》小说家类。作品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