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日本,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割台的斗争浪潮。各界人士以罢市、发布檄文、通电、上书等方式表示强烈抗议。台湾人民更是“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清政府却不顾人民的意愿,一意孤行,派李经方(李鸿章之子)于1895年6月2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十日)与日本签订交割台湾证书。而在此前四天, 日本侵略军已从基隆以东五十里的澳底登陆,清政府命令台湾文武官员内渡, 日军不日即陷基隆、台北。台湾巡抚唐景崧遵旨内渡厦门。帮办台湾军务、台南守将刘永福,在爱国军民的拥护下领导抗战。他集众订立盟约,提出“众人一心,兵民一气,不计生死”的口号,与蜂拥而起的民众武装义勇军团结配合,共同战斗。义勇军以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等部最为著名。他们先是在台湾北部的新竹一带屡挫日军,后因粮械不济失利,姜绍祖在战斗中被俘牺牲。吴汤兴、徐骧等率部南撤,在苗栗一带奋勇拒敌后,与刘永福所派前来接应的吴彭年部黑旗军,一道退守大甲溪。后在刘永福亲军七星队的增援下,在台湾中部重镇彰化与日军激战,给敌人以重创,吴汤兴、吴彭年及七星队大多数战士壮烈牺牲,彰化失守。接着,爱国军民艰苦御守嘉义,台南。在危急的形势下,刘永福弃军内渡,徐骧力战阵亡。10月21日(九月四日)台南失陷。日军自澳底登陆至此时侵占全台,历时五个月之久,投入兵力五万余,伤亡及疲病遣返者共达三万余。号称最精锐的日本近卫师团,被消灭了将近一半,师团长、亲王北白川能久中将、旅团长山根信成也先后重伤毙命。此后五十年间,台湾人民不断进行反对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

猜你喜欢

  • 井田制

    相传我们古代实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因将土地划分为井字形而得名。一部分学者因《孟子》书中提到“助”法以及公田与私田的对立关系,解释井田制是带有劳役地租剥削性质的土地制度。另外不少人则认为孟子所说的井田制出

  • 农家

    战国时期,反映农业生产和农民思想的学派。《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主张“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其代表人物为许行。据《孟子·滕文公上》载,许行是一位研究传说中神农氏学说的学者,楚国人,有门

  • 长勺之战

    春秋时期齐鲁之间的一场战争。齐桓公二年(公元前684年),为了对鲁国前一年奉齐公子纠伐齐一事进行报复,起兵攻鲁。鲁庄公准备迎战。战前,曹刿求见庄公,了解到庄公平常体察民情,得到国人支持,可以一战,故请

  • 巡阅使

    最早出现在1912年,谭人凤任长江巡阅使。此后则属于军阀割据的官职。其设置出于对大的实力派或军阀的安置,控制范围完全取决于军阀的实力,一属省区性,包括两省的有粤闽、两广、两湖、闽浙等,辖三省的如东三省

  • 十二监、四司、八局

    明代宦官机构,总称二十四衙门,各设提督太监、掌印太监统辖,人数总计在十万以上。十二监包括司礼监,掌礼仪刑名及内外章奏等; 内官监,掌营造宫室、陵墓以及铜锡妆奁、器用、冰窖诸事;御用监,掌御前所用诸器以

  • 夫椒之战

    春秋末期吴越之间的一场战争。吴王夫差为报越人杀父之仇,努力练习战阵,于槜李战后的第三年(公元前494年),率全国精兵伐越,大败越军于夫椒(今江苏苏州),攻入越境。勾践仅剩下甲兵五千,退保会稽山上,卑辞

  • 九公封建

    蒙古骑兵大举南下,金军望风溃散,城邑不守。北方一些土豪和金之遗民纷纷结堡建寨, 自立名号,守土抗蒙。金朝自身既无力抗御蒙古,又不能制驭这些武装,遂封以公侯以羁糜之,使为藩篱。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

  • 自立军起事

    资产阶级改良派唐才常等组织的未遂武装起事。戊戌政变后,唐才常等逃亡日本,既与康、梁等密谋武装“勤王”;又与孙中山、陈少白等接触,研讨救国方略;并通过毕永年等兴中会会员,广泛联络具有反清传统的哥老会组织

  • 图们江中韩界务条款

    通称“间岛协约”。中国吉林省与朝鲜以图们江为国界,所谓“间岛”,是图们江中的一小沙洲,位于中国一侧,自然属于中国领土。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朝鲜因闹灾荒有农民渡江至间岛开垦耕种,每年向中国缴纳租金。日

  • 欧南喜起义

    元初广东农民起义。首领欧南喜,广东人,县籍不详。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九月,欧南喜在广东清远称王,署丞相、招讨等官,众号十万。所部马帅、陆帅、徐相等袭广州,兵败未遂。欧南喜走新会,与黎德所部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