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乐田演义

乐田演义

四卷二十回(又有十八回刊本)。清徐震(详见《女才子书》)撰。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又名《后七国志》,叙述战国后期燕齐两国互相攻伐的故事,以燕国的乐毅和齐国的田单为中心,故题《乐田演义》。故事开始于燕哙王禅位于野心家子之,子之登基后施政暴虐,引起齐国来攻。然后写了燕太子平即位为昭王,筑黄金台招贤,得乐毅。主体部分是乐毅为昭王出图强之计,隐忍二十八年,乘齐国湣王昏庸、内乱外患之时出兵伐齐复仇,大举获胜。继而写燕惠王中了田单的反间计怀疑乐毅,将其撤换,而田单大摆火牛阵击败燕军。最后以乐毅归赵,修燕赵之好做结。该书在演述这一段历史时,集中描写了乐毅和田单二人。通过燕昭王与乐毅、燕王哙与子之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说明了昏君奸臣误国害民、圣君贤相兴国利民的道理,寄寓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在田单身上,则寄托了不满于清朝统治的汉族知识分子的兴亡之恨和英雄失志感慨。书第十七回写道:“若有贤臣能效力,国家亡了可以兴。”既是总结历史,也是对明亡于清而无人恢复的感慨。总之,该书作为历史演义小说,内容一般尚符合史实,不涉神魔荒诞,也没有离奇的夸张,和描写孙膑、庞涓斗智的《前七国志》截然不同。全书结构上,也很紧凑完整。但人物性格刻划不够丰满,有时流于直露。该书有啸花轩《前后七国志》合刊本,乾隆四十五年(1780)刊璧园藏板本,上二种皆为四卷二十回,大连图书馆藏。又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文和堂《前后七国志》合刊本。上二种为四卷十八回,天津图书馆藏。1956年,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章阁校注本,题《后七国志》。1984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前后七国志》合刊校注本。

猜你喜欢

  • 番阳仲公李先生文集

    三十一卷。又名《俟庵集》。元李存(1281-1354)撰。存字明存,更字仲公。时称俟庵先生。饶州安仁(今属江西)人。少博览典籍,喜为文章。后从上饶陆九渊学。诗文平正醇雅,不露圭角。此集为其子卓所编。共

  • 中庸余论注

    一卷。清宋懿修撰。懿修,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山阴训导,著有《观澜录注》、《经书笔记注》、《读书笔录注》等书。《中庸余论》乃安溪李光地所著,其分《中庸》为十二章。懿修就此书作论,取义理可互相申

  • 天学会通

    一卷。清薛凤祚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在于介绍推算交食之法。其法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堪称简捷精密。有乾隆朝刊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 皇明四夷考

    二卷。明郑晓撰。郑晓(1499-1566)。字窒甫,号淡泉,明代海盐(今属浙江)人。嘉靖进士,授职方主事,累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副都御史,总督漕运,熟于边疆掌故,征讨倭寇,颇有声名。以知兵,改石都御史,

  • 孟子高氏章句

    一卷。附《程氏章句》一卷。汉高诱作《吕氏春秋序》,称其为《孟子章句》,但《隋书·经籍志》不见,故亡佚当在隋以前。考《后汉书》无高诱传。据诱注《淮南子》自序,诱为涿郡人(今属河北),师从卢植。建安十年(

  • 捕蝗汇编

    四卷。清陈仅撰。陈仅,浙江鄞县人。嘉庆举人。道光十五年(1835)任陕西紫阳县知县,十九年七月调安康。是书卷一为捕蝗八论(论化生之始、至论捕获之利),卷二为捕蝗十宜(自宜广张告示至宜不分畛域),卷三为

  • 典论

    五卷。魏曹丕(187-226)撰。曹丕字子桓,谯(今安徽亳县)人,曹操次子。曹操死,袭位为魏王。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士族门阀在政治上的特权。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代汉自立,都洛阳,国号魏,是为魏文帝

  • 十三经独断

    一卷。清赵曾望(?-1874)撰。曾望字绍庭,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篇首有自序,举著书大旨:一有洗伐无穿凿,二有援引无挦扯,三有箴规无毁谤,四有疆界无门衣。书中自创新解,说多可喜。如《论语·子

  • 廉石居藏书记

    内编一卷。外编一卷。清孙星衍撰,陈宗彝编。此为陈氏整理孙氏之解题遗稿,依《孙氏祠堂书目》的顺序排列编定,故有内外编区别。有《木犀轩丛书》本、《式训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修武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冯继照修,金皋、袁俊纂。冯继照,字荻桥,山东淄川县(今山东淄博)人,道光十三年(1833)来任知县。金皋,字枚偶,江苏江阴人,曾任安徽建德县教谕,候选知县。袁俊,字叔英,江苏阳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