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经小学述

五经小学述

二卷。清庄述祖(1750-1816)撰。述祖字葆琛,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庄存与弟之子。乾隆庚子进士,官山东滩县知县,在任明畅吏治,后乞归,著书、侍养父母。述祖传存与之学,研求精密,对于世儒不太注意的问题,往往覃思独辟,洞见本末。所著除本书外,尚有《夏小正经传考释》十卷。《尚书今古文考证》七卷、《毛诗考证》四卷、《毛诗周颂口义》三卷。《历代载籍足征录》一卷、《弟子职集解》一卷、《汉铙歌句解》一卷、《石鼓然疑》一卷、《文钞》七卷、《诗钞》二卷、《说文古疏证》六卷等。本书在述祖所著中较为证实。如《礼·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注:“齐齐皇皇读如归往之往,《正义》皇氏云:‘心所系往’。”述祖根据《说文》:“暀,光美也”,《释诂》:“暀暀皇皇,美也。郑以上言语之美,既云‘皇皇’”,认为这是祭祀之仪,当作“暀暀”,读如归往之“往”,但不一定非得取心有所往之义。由于不懂得六书有谐声,专以会意解释字义,因而出错。“内则择于诸母与可者”注:诸母,指众妾;可者,传御之属,“可”作“阿”,读乌反切。《说文》:“,女师也”。杜林说加教于女,读若“阿”。继诸母而言可者,说明是傅姆不是御妾。以上两说都很公允。至于认为《书·顾命》一篇久成聚讼,因此就同瑁之异文而加以推衍,尤称详析。《诗·大雅·生民》“先生如达”,根据《说文》:“,小羊也,读若达”,“”就是七月而生的羊羔,认为后稷大约只有七月便生下来,不足十月,因此说“先生以其不及月而生,故弃之”。这一则未免过于臆测。既然述祖不相信履迹之说,那么怎么会有弃置一说?有珍执宦遗书本,《皇清经解续编》本(卷二百三十一至卷二百三十九)。

猜你喜欢

  • 茗史

    二卷。明万邦宁撰。万邦宁,奉节(今四川奉节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天启壬戌(1622)年间进士。著有《茗史》一书。是书不记茶的采摘、焙造、煎试等各种方法,而是从类书中杂录古今茗事而成。既不够广博,也不深

  • 南唐近事

    一卷。宋郑文宝(详见《江表志》)撰。书前有自序,题太平兴国二年作,即未仕宋时所作。郑文宝于南唐灭亡以后,有志于国史,搜集旧闻,将有关朝政大事,编为《江表志》。其余丛谈琐事则编为此书。记五代后晋天福二年

  • 柳庄先生诗集

    一卷。明袁珙(1335-1410)撰。袁珙,字廷玉。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其精相人之术。永乐初拜太常寺丞。所居多植柳树,故人称柳庄先生。袁珙本士族,其父彦章仕元为翰林国史检阅,世称菊庄先生。袁珙博学多

  • 四书体味录残本

    清宗稷辰(1792-1867)撰。宗稷辰字涤甫,号涤楼,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官至东河道。著有《射止斋文集》等。是书乃稷辰晚年所作,原书二十卷,身后散佚,仅存《论语》卷一,系手写定本,余稿有《论语

  • 补寰宇访碑录刊误

    一卷。清罗振玉撰。罗振玉,详见《殷虚书契》条。光绪二十二年(1896)罗振玉为孙星衍《寰宇访碑录》作刊误二卷,后又为赵之谦《补寰宇访碑录》刊误,共计三百余条。诸家校碑一般仅及于年代、字画方面,而罗振玉

  • 语林

    二卷。东晋裴启撰。裴启字荣期,一名荣,河东(今山西永济)人,生卒年不详。东晋文学家,性好品评古今人物,所撰《语林》为志人轶事小说集,又名《裴子语林》,或题《裴启语林》。书中记载汉魏至东晋时代名流士人言

  • 古今青白眼

    三卷。清徐石麟(生卒年不详)撰。徐石麟字又陵,号坦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明亡隐居,以园艺著述为乐,著有《花佣月令》。是编大量引用古代诗文中有来历出处的故事,编纂而成,属于典故小说。有《传砚斋丛书》

  • 家礼增解

    十卷。朝鲜李宜朝编。李宜朝为李縡门人,生平及事迹未详。自朱子《家礼》问世,历代都有注家,然而能详明礼制因革、洞悉常礼与变礼、阐发《家礼》精髓的实不多。李宜朝之父曾辑古今礼制,分门类附于《家礼》各门之后

  • 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

    一卷。此乃清乾隆朝诏修《四库全书》供缮录人取法的字样书。系用颜元孙《干禄字书》的体例,辨别正、俗、通三体书法,故以“辨正通俗文字”为名。分辨似、正讹及正帖通用三门。辨似以字之笔画多少为次,例如“匕”、

  • 蚕桑说

    一卷。清黄某(生卒年不详)撰。黄某,不知其姓名,清末任安徽太平县知县,约生活于清末至民国初期。黄某为推广养蚕业,与本县的一个叫赵敬如的人共同编写了《蚕桑说》一书。《蚕桑说》讲述种桑养蚕的生产技术及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