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京畿金石考

京畿金石考

二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1753-1818),字渊如,江苏阳湖(今武进)人,经学家。官至山东督粮道。所学较广,对经史、文字、音韵、诸子百家、金石碑版等都曾涉及。工篆隶,精校勘,擅诗文。主要著作有:《尚书今古文注疏》、《周易集解》、《寰宇访碑录》等书。本书仿陈思《宝刻丛编》、于奕正《天下金石志》的体例。所著录金石,取宋人诸金石书,及星衍家藏直隶诸府州县所出吉金贞石之文,分隶郡县。书中对未见之碑文及传闻之误者,则加以辨正,补《天下金石志》之误颇多。然与黄彭年所著《畿辅金石略》相比较,则本书遗漏颇多。有些考证亦有误,如认为“丰润年鼎”为北魏时器,“祀三公山碑”为永初四年物等即是。但有不少考证很有见地,如考证“吉日癸巳刻石”,认为是唐人不通篆法者所为等即是。传本为“行素草堂金石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毛诗正本

    二十卷。清陈梓(生平不详)撰。梓字桐友,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梓著是书,以序为主。梓以为,序为子夏与毛公合作,首句为子夏语,次句以下属毛公。又因郝京山最信小序,并据小序为说。故《毛诗正本》卷首有郝京

  • 记纂渊海

    一百卷。宋潘自牧(生卒年不详)撰。据浙江《通志》记载,潘自牧为金华(今属浙江省)人,庆元二年进士。官为龙游令。本书题曰“教授”,可能是著书时的官名。此书分门隶事。全书一百卷中叙天道者五卷,叙地理者二十

  • 三忠集

    十四卷。明郭惟贤撰。郭惟贤,福建晋江(今泉州)人。生卒年待考。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左副都御史,以忧归。起户部右侍郎,未上而卒。事迹具《明史》本传。此集为郭维贤官湖广巡抚时所编。前有万历二十二

  • 尚书汇纂集要

    六卷。清倪景模撰。倪景模字载棫,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本书缺《泰誓》上至《梓材》十三篇。倪景模在其自序中说:“得晋陵昆庭陆氏《尚书汇纂》,颇称简尚,已复补入蔡传字解更加修节,俾初学口到即了如指掌,童

  • 平乐县志

    八卷,清黄大成纂修。黄大成,字集群,江南歙县(今安徽歙县)人。贡生,康熙四十八年(1709)任平乐知县。旧志修于康熙十年(1671)县令陈光龙。此志为康熙间县令黄大成踵前志而修。志成于康熙五十六年(1

  • 两浙輶轩录

    四十卷。《补遗》十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此录作者序云:余督学渐江时辑《淮海英灵集》成,盖江淮间一郡之诗,采

  • 荆楚修疏指要

    七卷。清胡祖翮撰。胡祖翮,字伯钦,宜城人,道光进士。《荆楚修疏指要》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为五卷、卷首二卷。其谓平天下之道,不外用人理财两大端。而理楚之财,则必以治江汉为要务。江汉治、堤防固,而

  • 痊骥集

    二卷。不著撰人。书中载有通元三十九论,对于各病症分为五脏治疗,且每症之下,各有方论。现在使用的一些治疗马疾的方剂,大多源于此书。此书颇有实用价值。有《永乐大典》本。

  • 春秋备要

    三十卷。清翁汉麟撰。汉麟字仔安,江苏常熟人。此书讲说经义多取胡安国《春秋传》,并节录《左传》以叙述史事本末;然而体例不纯:作者在书页上栏拟有“破题”,下栏标注合题,与训释经义毫不相关。据此,作者撰此书

  • 脉学归源

    五卷。清姚克谐(生卒年不详)撰。姚克谐字海,四川人。中年游宦西江,体弱多疾,得友人授以方书《脉诀》,于是开始研究切脉,后将研究心得撰为此书。书中汇集前人论脉之说,经络脏腑,悉依古法。论说脉象,罗列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