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伤寒论注 伤寒论附余 伤寒序例新注 读伤寒论心法 迥澜说 时节气候决病法

伤寒论注 伤寒论附余 伤寒序例新注 读伤寒论心法 迥澜说 时节气候决病法

伤寒论注》六卷,《伤寒论附余》二卷,《伤寒序例新注》一卷,《读伤寒论心法》一卷,《迥澜说》一卷,《时节气候决病法》一卷。清王丙(生卒年不详)撰。王丙字绳孙,号朴庄,吴县(今属江苏)人。贡生,幼年聪敏,善读书,博学多闻,苦心钻研,著述颇多。此书为丛书,其中《伤寒论注》为王氏以孙思邈《千金翼方》为蓝本,为《伤寒论》所作注,成书于同治五年(1866)。卷一、卷二为治太阳病所用的桂枝、麻黄、青龙、柴胡、承气、陷胸等汤法和杂疗法;卷三至卷五为诊断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病状;卷六为伤寒宜忌、发汗、吐、下后病状、霍乱病状、阴阳病已后劳复、杂方。此书皆依《千金翼方》之次。王氏博采诸家详加注释,颇有参考价值。《伤寒论附余》二卷,陆懋修校正。此书为陆氏在王氏对伤寒类证及坏病注释基础上校正而成。卷一叙述与伤寒相似的各种温病,包括冬温、风温、湿温等;卷二为坏病、寒疫等。书中每一病证,首列仲景原文,中有王氏引证诸家论述所作的注释,间有陆氏按语,后附名家治疗验方。王氏注释较详,然对喻昌有关温疫之论颇有微词。陆氏按语,简洁明了,给人以启示。书中又详示辨证用药之法。《伤寒序例新注》一卷,陆懋修校正。王氏认为王叔和《伤寒例》对阐发仲景经旨有益,但对方有执、喻昌妄删《伤寒例》持有异议。认为唐人传本最先。于是依据《千金翼方》,参证《外台秘要》,按王叔和《伤寒例》之序,引证诸家之言,详加注释,后附陆氏按语,要言不繁,多有发挥。《读伤寒论心法》一卷,陆懋修校正。此书为王氏择有关伤寒问题二十一则,对《伤寒论》的命名、存疑、病证等详加说明。提出伤寒包括中风、伤寒、热病、湿病等五种,以明其范围。王氏认为,治病必求其本。此书中亦论及痉湿暍病状不出方治,使人不混于伤寒。皆为有识之见。《迥澜说》一卷,专门批评方有执、喻昌之异说,推崇王叔和,评论诸家,有过分诋毁之词。《时节气候决病法》一卷,对于古人之医论颇有发明之处。王氏医术精明,《玄珠密语》黄丕烈跋中载王氏曾为王芑孙之父治病,预决死生,云壬癸之日难过,果然应验。王氏此书稿久藏未显,光绪初年陆懋修始为校刊,校正之语于要义颇多发挥。王氏又有《古今权量考》一卷,考定古方一两为当时七分六厘,得用药较量法度。《伤寒论注》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光绪十年(1884)刻本,1912-1914年江东书局石印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伤寒论附余》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伤寒序例新注》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读伤寒论心法》收入《世补斋医书》续集中,有1912一1914年江东书局石印本,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迥澜说》、《时节气候决病法》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合订本有元和陆氏世补斋校刊本。

猜你喜欢

  • 平津馆鉴藏书籍记

    三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清孙星衍撰。孙星衍,详见《孙氏祠堂书目》。该书是由洪颐煊协助整理的孙氏题跋汇编,叙述古籍版本情况。卷一收录宋版及元版书;卷二收录明版书;卷三收录旧影写本、影写本、外藩本。嘉庆

  • 祛疑说

    一卷。宋储泳(生卒年不详)撰。储泳字文卿,号华谷,云间(今江苏松江)人,侨居华亭。储泳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工于吟咏,其诗集今已失传,惟诗家鼎脔《至元嘉禾志》中稍载其遗篇一二而已。又曾作《易说》,见于丁

  • 常谈考误

    四卷。明周梦竑撰。周梦竑字启明,南漳(今湖北南漳县)人。万历进士,官至工部郎中。尚著《青溪山人文集》、《水部备考》等。《常谈考误》卷首有万历三十年(1602年)焦袪、顾起元二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曰

  • 西艺知新

    十卷,续编十二卷。是书正编有《匠诲与规》三卷,英国诺格德撰,《回特活德钢炮》一卷,《造管之法》一卷,《回热炉》一卷,《硫强水》一卷,《色相留真》一卷,《周幂知裁》一卷,美国布伦撰,《水衣全论》一卷。续

  • 韵香阁诗草

    一卷。清孔祥淑(1847-1886)撰。孔祥淑字齐贤,曲阜(今属山东)人。是孔子七十五代女孙,永昌观察刘树堂之妻。清代诗人。孔祥淑六岁随兄弟从袁石斋先生学课。七岁时诸兄学诗,淑亦诗,诸兄学文,淑亦文。

  • 南宫旧事

    一卷。清魏元旷撰。魏元旷,本名焕奎,江西南昌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本书是一部专门记载会试、殿试、朝考诸典故及其后任官之事的著作,其中所记内容有其前人未记者,故为研究清代科举制度的必备参考书

  • 唐句分韵初集

    四卷,二集 四卷,续集 二卷,四集 五卷。清马翰(生卒年不详)撰。马翰字炎洲,顺天(今北京)人。其书收唐人诗句,分一百零七韵编次而成。初集,二集,兼取五言和七言。续集和四集只取七言。

  • 文恪集

    二十二卷。明林燫(?-1579)撰。林燫,字贞恒。福建闵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六(1547)进士,授检讨,充景恭王讲读官,后官南京礼部尚书。谥赠文恪。著有《文恪集》。是集为林燫诗文集。凡二十二卷。

  • 西征道里记

    一卷。宋郑刚中(详见《周易窥余》)撰。本书记载绍兴九年(1139)郑刚中奉命赴陕西时沿途见闻。其中所记兵火凋落之后,人事兴衰,物情向背等情况,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永乐大典》本、《金华丛书》本、《

  • 鹅浦集

    六卷。清朱怀朴(约1736年前后在世)撰。朱怀朴字素仔,历城(山东历城)人,生卒年均不详。诸生,工诗,著有《鹅浦集》。是集凡六卷,其诗风格近宋人,但摹拟太重。该书《四库全书总目》列入存目书著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