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例解

六书例解

一卷。附《六书杂说》一卷,《八分书辨》一卷。清杨锡观撰。参见《六书辨通》。从冠于卷首的黄之隽《篆学三书序》得知,黄氏所撰的《篆学三书》为《秦篆韵编》、《正字启蒙短笺》和《六书例解》。此《六书例解》凡六篇,以许慎《说文解字》的次序分论六书。其论指事,谓“有笼统言之者,有指其一点一画言之者”。其论象形,谓“小篆日月作明,已不知古文之作”,又谓“凡字之从舟旁者,皆当改为月旁,以象仓限”。其论形声,谓“为因形而附声”,不取《周礼注》谐声之说,并谓“三百篇之韵,皆不足据”。其论会意,列字300多个,谓“冥下从六,乃取六为老阴;名上从夕,为阴晦之义”。其论转注,则从许慎之说而广之,一为意可相通,“老”字转为“耆”“寿”之类;一为两字相反,如“可”转为“叵”,“正”转为“乏”,与半木为“片”,连“水”为“川”之类;一为展转注释而后可通,如“元”转为“仁”,“仄”转为“丸”之类。其论假借,极论隶书之非,并经典通用之字,如“共”作“恭”,“斋”作“齐”,“而”作“如”者,皆斥为乖谬。《四库提要》结论说:杨氏“大抵阳尊许慎《说文》,而阴以魏校《六书精蕴》为蓝本,故于制字之义,多所未明。”所附《六书杂说》论六书分界,《八分书辨》申欧阳修、洪适之说,以八分为隶,而谓今之楷书为八分。虽然失于考证,亦或有一得之见。《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猜你喜欢

  • 蚓窍集

    十卷。明管时敏(1338-1421)撰。管时敏初名讷,以字行,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时敏九岁能诗,洪武九年(1376),征拜楚王府纪善,后从楚王就藩武昌,进左长史,事楚王朱桢。洪武二十五年(1392)

  • 伤寒兼证析义

    一卷,清张倬(生卒年不详)撰。张倬字飞畴,江苏吴江人。张登之弟。其父张璐为当时名医,对伤寒颇有研究,著有专书论伤寒。张倬幼承家学,以医闻名。曾与其兄张登参订由父亲诠次的《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此书

  • 天外谈

    四卷。清石庞(约1692前后在世)撰。石庞,字天外,安徽太湖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为人小有才而未读书,石庞工曲,著有《姻缘梦》传奇,演木泾与田娟娟恋爱故事。是集为诗文别集,其诗文皆纤仄佻巧,坠入魔趣

  • 将鉴论断

    十卷。旧题戴少望撰。别本题作戴溪撰。戴溪《宋史》有传,“戴溪字肖望,永嘉(今属浙江)人也。淳熙五年(1178),为别头省试第一,监潭州南岳庙。嘉定八年(1215),以宣奉大夫,龙图阁学士致仕。卒,赠特

  • 名公书判清明集

    十七卷。无名氏撰。本书记录了许多宋、元两代官员审案时的判语。行文工巧对偶,颇有文彩。书中所涉及人名均署其人的别号。《名公书判清明集》有《永乐大典》本,清代《名公书判清明集》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此

  • 增修崇庆州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沈恩培修,胡麟纂。沈恩培,浙西人,曾任崇庆州知州。胡麟,孝廉。崇庆州志,前明无存。至清康熙年间创修,乾隆年间曾重修。嘉庆年间知州顾尧峰奉檄再修,兹编则为续嘉庆顾志而作。《增修崇庆州志》

  • 字学举隅

    一卷,续一卷。清龙启瑞(1814-1858)撰。启瑞字辑五,号翰臣,临桂(今属广西)人。道光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通政司副使,江西布政使。精小学,尤深音韵,著作尚有《古韵通说》,《庄子字诂》、《经

  • 古今事文类聚

    见《事文类聚》。

  • 中秘草

    三卷。明李沂(?-1606)撰。李沂,字景鲁,湖北嘉鱼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因劾东厂太监张鲸,廷权削籍。后赠光禄少卿。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皆其为庶吉士时所作。据其《自记》称

  • 黄帝内经太素

    三十卷。隋杨上善(生卒年不详)撰。杨上善,约生于隋唐之际,通经史,尤擅老、庄之学,并精医学,曾于隋大业间任太医侍御,名望素著。杨上善将《素问》、《灵枢》全部拆散,再按性质重行分类编次,撰成《黄帝内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