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艺论疏证

六艺论疏证

一卷。皮锡瑞(1850-1908)撰。锡瑞字鹿门,善化(今湖南长沙)人,清代经学家。光绪壬午(1882)举人,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光绪二十四年(1898),因赞成变法维新,受到顽固派弹劾,革举人,交地方官管束三年,遂杜门著书。学术上宗今文经学,敬仰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其居曰“师伏堂”。主张《易》《礼》为孔子作,五经经过孔子整理过。含有特定的“微言大义”,始成为经。因此,“经为孔子所定,孔子以前不得有经”。此乃清代今文经学一种极端的主张。著作除《六艺论疏证》一卷,还有《五经通论》(亦称《经学通论》)五卷,《经学历史》一卷,《今文尚书考证》三十卷,《古文尚书冤词平议》二卷,《尚书大传疏证》七卷,《尚书古文疏证辨证》一卷,《尚书中候疏证》一卷,《易经通论》一卷,《书经通论》一卷。《诗经通论》一卷,《礼记浅说》二卷,《鲁礼禘祫义疏证》一卷,《孝经郑注疏》二卷,《王制笺》一卷,《圣证论补评》二卷,《郑志疏证》八卷,《郑志考证》一卷,《汉碑引经考》六卷。《汉碑引纬考》一卷,《师伏堂咏史》一卷,《骈文》一卷,《诗草》一卷,另《皮氏经学丛书》、《师伏堂丛书》。皮锡瑞治汉学,敬仰伏生,亦膺服康成。《经学历史》称康成有“博闻强记之才,兼高节卓行之美”,“自来经师,未有若郑君之盛者也”。此书卷首有锡瑞《自序》。《自序》论郑学先后及著书次序云:“郑君始师京兆,早通今学,晚受东郡,兼采古文,是故郑学弘通,本先今而后古。著书次序,实始纬而次经。潜窥论言多据毖纬,当在七纬注成之后”。“七纬”,今人王利器《郑康成年谱》记载“六纬”:《易纬注》、《尚书纬注》、《诗纬注》、《礼纬注》、《乐纬注》、《孝经纬注》。不知康成还有何书纬注。清代学者叶德辉称皮氏此书“考订残阙,别白是非,无一语不求其安,无一字不征诸实”,不无溢美之嫌。皮氏《疏证》之作,偏袒今文,酷信祥,此不“安”不“实”之处。有《师伏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四库全书辨正通俗文字

    一卷。此乃清乾隆朝诏修《四库全书》供缮录人取法的字样书。系用颜元孙《干禄字书》的体例,辨别正、俗、通三体书法,故以“辨正通俗文字”为名。分辨似、正讹及正帖通用三门。辨似以字之笔画多少为次,例如“匕”、

  • 大唐开元占经

    见《唐开元占经》。

  • 汉碑隶体举要

    一卷。清蒋和撰。参见《说文字原集注》。是编旨在比较隶书与楷书体制之殊,有加有省有借有讹,未可任意通写。特辑出与楷法不同者八百余字,分四声编次,各举其异体或体,所从所省,本字俗字同字,通用借用,其说多采

  • 端虚勉一居文集

    三卷。清张成孙(约1780-?)撰。张成孙字彦惟,江苏武进人,张惠言之子。成孙通小学,工历法,篆法亦佳。著有《端虚勉一居文集》、《说文谐声谱》。《端虚勉一居文集》共三卷。卷一为说、叙、跋、书、赠序、碑

  • 中原音韵

    二卷。元周德清撰。周德清(1277-1365年)字日湛,号挺斋,瑞州高安(今江西高安县)人。《高安县志》云:“周德清,号挺斋。暇堂人。工乐府,精通音律。所著有《中原音韵》行世。虞伯生序之曰:随时体制,

  • 十三经字辨

    清陈鹤龄撰。鹤龄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字瑶宾,南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初著有《五经四书字辨》,后又进行补订成为此书。刻于乾隆三十年,前为校画,后为校音,颇多舛漏。所谓十三经,指《大学》、《中庸》、《论语

  • 游天井峰记

    一卷。清罗泽南撰。罗泽南(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清末,湘军将领。咸丰三年(1853)与曾国藩办团练,扩编为湘军。奋战皆捷,积功至布政使。其深得曾国藩器重,后因援武昌被太平军

  • 永嘉丛书

    十三种,一百九十九卷。清孙衣言(1814-1894)编。孙衣言字邵闻,号琴西,浙江瑞安人。官至太仆寺卿。著有《逊学斋诗文钞》。丛书所收均为永嘉先贤著述,其中宋代有:刘安上《刘给谏文集》五卷、刘安节《刘

  • 郑氏易谱

    十二卷。明郑旒撰。郑旒字承衮,广东顺德人,崇祯时贡生。此书前有御史梁元柱、司勋郎李廷龙二序,称其童年即有易癖,著述颇丰。卷一为河图洛书及龙虎五运诸图;卷二为伏羲八卦次序及范围数略,附蜀传天地自然图;卷

  • 麟旨明微

    十二卷。明吴希哲(生卒年不详)撰。希哲字睿卿,青溪(在今南京市)人。该书是为科场制义而作,供学子揣摩。取《春秋》经中及三传解经处可作试题的,截其中二三字拟定题目,各以一破题概括其意,进行讲解,诠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