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医贯

医贯

六卷。明赵献可(生卒年不详)撰。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一作“医无闾子”),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学识渊博,尤擅易学而精医学。其医派出于薛己、张景岳,偏于温补,反对滥用寒苦攻伐,倡导肾水命火之说。著有《内经钞》、《素问注》、《经络考》、《正脉论》等多种医书。《医贯》为其代表作,体现了他的命门学说基本思想。此书分五纲,内含子目若干。卷一玄元肤论,含内经十二官论、阴阳论、五行论等,阐发命门为一身之主的基本观点。卷二主客辨疑,含中风、伤寒、温病、郁病诸论。卷三绛雪(一作“霄”)丹书,论血证。卷四、卷五先天要论,含六味丸说、八味丸说、相火龙雷论、阴虚发热论、痰论、喘论等,对肾水命火之说补充详论。卷六后天要论,论补中益气汤,凡内伤外感诸证皆以此为主方。作者认为,命门为人身之主,十二脏腑之根。命火为生命之源。人之生命运转如转动的走马灯,而命门相火便如点燃之烛,烛火一熄,灯即停转。据此,作者反对用苦寒以泻命门相火,主张只有用八味丸、六味丸以补真水、真火,才能救治一切五脏六腑阴虚诸证。作者命门学说在此书中体现完整、系统,对后世影响很大。但作者立言亦有过偏之处,后来徐大椿作《医贯砭》一书,抨击其武断附会之弊。此书曾得石门吕留良评注推崇,后吕氏获罪,此书亦有禁书之嫌,故《四库全书》未列入。有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步月楼藏版,清同治六年(1867)文英堂刊本,1959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续高平县志

    十六卷。清陈学富、庆钟修,李廷一纂。庆钟字持盦,满洲人,出身进士,光绪三年(1877)任高平知县。后调署阳高,六年复任。《续高平县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此志系续同治六年知县龙汝霖志而作。可称之

  • 五伦懿范

    八卷。作者不详。旧本题天门鹿台子撰,天门鹿台子何许人不可考。前有康熙五年(1666)作者自序一篇,继有康熙十年(1671)四明山人鹤控子序一篇。是书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为纲,论述封建宗法

  • 天盖楼四书语录

    四十六卷。清周在延编。在延,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人。是书卷首有康熙二十三年(1684)虞山钱陆灿序。篇中发明经旨,大率以朱子《集注》为主,力辟俗学异学。其于《大学》格物之义,尤显攻王守仁。引朱子言斥

  • 先馀录

    八卷。明姜志衡撰。姜志衡,字无摇,曲河人。据其孙在宛序,谓其先伯父留心经济之事。一曰偶从敝笼中发捡旧书,乃得其伯父末年记录之笔。其间山川之险阻,人事之得失,披览皆在目前。于是加以参订,厘成八卷,以备遗

  • 雁湖钓叟自在吟

    九卷。《附录》一卷。明王周撰。王周,字质斋,自号雁湖钓叟,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生卒年均不详。屡试不第,诗率意直书,不拘格律。著有《雁湖钓叟自在吟》。是集凡九卷。以其诗创作先后为序编次。其诗大都率意

  • 义宁州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王维新等修,涂家杰等纂。王维新字柳桥,安徽太湖人,附贡出身,同治八年(1869)任义宁州知州。同治九年(1870)王维新奉檄修志,于同治十二年(1873)成书。卷首有序文、凡例和图。

  • 夏小正私笺

    一卷。清吴汝纶(1840-1903)撰。吴汝纶,字挚甫,安徽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同治四年(1865)进士,官至直隶冀州知府。190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推行新式教育。曾师曾国

  • 李氏类纂

    五十卷。清李绳远(见《姓氏谱》)撰。此书为抄录诸家类书而成。不似著述,约为抄录自用。

  • 潘中丞集

    四卷。清潘宗洛(约1703前后在世)撰。潘宗洛,字书原,号巢云,又号垠谷,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二十八年(1688)举进士,官至湖南巡抚,常出入苗界,安抚苗民,致使苗族地方安定,政迹卓著。曾三次

  • 空山易解

    四卷。清牛运震撰。牛运震字阶平,号真谷,滋阳人。雍正十一年(1733)进士,官任平番县知县。其学博涉群书,对于金石考据的功夫最深。对经义也颇有研究。该编努力将汉、晋、唐、宋易学通而为一。但大旨主理不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