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十二楼

十二楼

十二卷。清李渔(1611-约1679)撰。李渔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因戴笠泛舟以遨游四方,改名渔,号笠鸿、笠翁、笠道人,别署觉世稗官、新亭樵客、湖上笠翁。清初戏曲理论家、小说和戏曲作家。祖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雉皋(今如皋)。明末崇祯年间曾应乡试落第,清朝建立后无意于仕途,居家杭州、金陵,刻书卖文为业,并从事戏剧创作和演出。著有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与诗词、史论等合编为《一家言全集》,传奇有《笠翁十种曲》,短篇小说有《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和《十二楼》,另有长篇小说《合锦回文传》等。《十二楼》又名《觉世名言》,白话短篇小说集,每卷演一个故事,计十二个故事。每篇长短不一,在以楼为名的总题下又各分回目。短的如第二卷《夺锦楼》仅一回,长的如第七卷《拂云楼》有六回,多数为三四回。每篇小说内容各自独立,但各篇皆以一座楼作为开展故事的环境背景,故取《十二楼》为总名。作者又有醒喻世人、使人迷途知返的创作意旨,故又仿冯梦龙之“三言”而题为《觉世名言》。十二卷的总题分别为:《合影楼》、《夺锦楼》、《三与楼》、《夏宜楼》、《归正楼》、《萃雅楼》、《拂云楼》、《十卺楼》、《鹤归楼》、《奉先楼》、《生我楼》、《闻过楼》。故事以婚恋题材为主,演述才子佳人的璧合。在对青年男女爱情波折的描写中,批判了封建礼教、门第观念、嫌贫爱富的市侩哲学等陈腐意识,肯定了青年男女挣脱束缚、追求婚恋自由的斗争。有些故事对于统治集团上层人物的丑恶灵魂和残暴本质也有揭露和鞭挞,如《萃雅楼》描写严嵩之子严世蕃为了满足自己贪恋男色的变态私欲,与宦官勾结把青年权汝修阉割的暴行;另如《鹤归楼》指责了帝王选妃搜刮民间美女的荒淫行径。故事中也杂有少量色情描写及封建说教等庸俗成分。该书的某些故事情节虽对别家小说、传奇也或有借用,但基本是作者自己创作,并非《三言》那样多是整理加工。作者在情节上立意求新,小说内容切近世俗生活。情节曲折,往往出人意外,语言活泼而富于情趣,充满喜剧色彩,在明清小说中显示了独特风格。该书有清顺治十五年(1658)广顺堂刊本,乾隆消闲居刊本,上海图书馆藏英秀堂刻本,上海亚东图书馆汪协如标点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丛书》出版萧容标校本,书后附有《李渔论创作》、《李笠翁与〈十二楼〉》(孙楷第)、《关于〈十二楼〉及其小说风格的评论》等研究资料。另有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校点本。

猜你喜欢

  • 六书类纂

    九卷。清吴锦章(生卒年不详)撰。锦章兴山(今属湖北)人,尝为官于湖南。是书分类纂集说解,旨在为读者解决六书之惑。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五卷为原体篇、偏旁考、补逸、篆文类似考、建首之文,下编四卷为分析本字

  • 耿嵩阳种田法

    一卷。明耿阴楼(?-1638)撰。清道光年间,赵梦龄的《区种五种》刊行时,附有耿阴楼的《国脉民天》的大部分(除掉“区田”部分),题名为《耿嵩阳种田法》。

  • 抱润轩文集

    二十二卷。清马其昶(1855-1930)撰。马其昶,字通伯,晚号抱润翁,安徽桐城人。光绪间曾任学部主事,后任京师大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参与纂修《清史稿》。其文与桐城派许多著名作家皆有渊源,却能卓然自

  • 后渠庸书

    一卷。明崔铣(见《士翼》)撰。此书为作者的笔记汇编,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如论春王正月为周正;《易》不本于《先天图》;宋代人说古事多以其意忆之。所论多无门户之见,然而诸条皆见于作者所著的《士翼》一书之中。

  • 艾纳山房集

    五卷。清王九龄(?-1709年)撰。王九龄,字子武,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年不详。王顼龄之弟,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九龄为人恬静有雅量,其诗才思富艳,辞采飞扬。此

  • 智囊补

    二十八卷。明冯梦龙(详见《智囊》条)撰。冯梦龙于天启六年(1626)著成《智囊》一书,又以其载记未备,乃编辑《智囊补》二十八卷。其《补遗》一卷,亦散入各类中。有明刊本。1987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齐

  • 说文校案

    一卷。近代奚世干(生卒年不详)撰。世干字挺筠,江苏南江人,口哑不能讲话,而通小学。曾欲纂辑《说文解字通考》,因其庞大,仅存纂例,全书未成。此编乃是奚氏读《说文》的笔记,旨在校正文字方面。奚氏于段玉裁、

  • 襄敏集

    四卷。明王以旂(约1522前后在世)撰。王以旂,字士招,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均不详。正德六年(1511)进士,嘉靖时,命以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总理河漕,逾年而水通。历迁兵部尚书,代曾铣总制三

  • 圣学知统录

    二卷。清魏裔介(详见《孝经注义》)撰。记载儒学前后相继系统。上起伏羲、神农、黄帝、尧、舜;中及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下至朱熹、许衡、薛瑄,共26人。每人各为纪传,并引诸儒之说附于各条之下,而衷

  • 孝经约解

    一卷。清温汝能编纂。温汝能字希禹,广东顺德人,乾隆戊申举人,官中书。温汝能认为石台正义本为最善,唐明皇所注邢疏,经旨畅然,因“撮其要而去其烦,融其义而集其说”(见《孝经约解》序),另外节采诸家,汇辑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