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南齐书

南齐书

六十卷。梁萧子显(489-537)撰。萧子显,南朝史学家,字景阳,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人。他是齐梁皇族,齐高帝萧道成的孙子,在梁官至吏部尚书,很有文史才能。《南齐书》是一部记载封建割据政权的史书。原名《齐书》,宋以后为了区别于李百药的《北齐书》而改名。《南齐书》为纪传体的南齐史。有志无表,各志也不全,缺《食货》《刑法》《艺文》。南齐初年设史官,命檀超、江淹等编撰国史,梁代有沈约著的《齐纪》,吴均撰的《齐春秋》,萧子显在此基础上请求编修齐史,修成《南齐书》。《南齐书》保留了较多的原始资料,对文学、思想、科学情况有些记载。如《祖冲之传》记载比较详细。《南齐书》有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自序》一卷已佚。今存五十九卷。“本纪”八卷记七个帝王的事,高帝萧道成事迹较多,分为上下两卷。《高帝本纪》是孙子为祖父作史,在二十四史中不多见,所以粉饰之词难免。“志”十一卷分为八目,大体与《宋书》相同,只是没有《律历志》,加了个《舆服志》。宋齐二书均无《食货志》。这是不足之处。“列传”四十卷,作法与《宋书》也略同,只在名目上稍有改动,如《宋书》的《良吏》改为《良政》等。又立《文学传》,但所叙十人却不都是文学家。有《大明历》、造指南车、千里船、水礁磨等科技史料。因为萧子显是王子,生长于王宫,对当代史事耳闻目睹,因此《南齐书》有不少原始资料,如《竟陵王萧子良传》有收租、征赋役、兴水利、垦田等事,反映当时社会经济状况资料较可靠。《南齐书》叙述使用类叙法,即在一个人的传中,叙同类几个人物的事情,此法班固首创,但到萧子显就成熟了。有的“志”和“类传”的前面还有序,可考见作者的思想和历史观。通行的《南齐书》有宋蜀大字本,百纳本,中华书局1972年出版的点校本《南齐书》最为通行。

猜你喜欢

  • 劝善书

    二十卷。明仁孝皇后撰。仁孝皇后徐氏,为中山王徐达之长女。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朱元璋闻其贤涉,于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燕王朱棣即位,册为皇后。并说:“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言:“

  • 内阁奏题稿

    十卷。明赵志皋撰。赵志皋字汝迈,阑溪(今属浙江兰溪县)人。隆庆进士,万历初年任侍讲官,因忤张居正而谪官。居正没后赵即升任礼部尚书,入参机务。他在罢矿、建储等大政上,尚能够力疾疏争,四年间,疏八十余条上

  • 孝经大义

    ① 一卷。元董鼎撰。董鼎详见《尚书辑录纂注》条。朱熹作《孝经刊误》,只是厘定经传,删削字句,而没有加以训释。鼎于是因朱熹改本,为之诠解。凡改本圈记的字,一律予以芟除;改本辨正的语句,仍存于各章的后面。

  • 沧浪棹歌

    一卷。明陶宗仪(1316-?)撰。陶宗仪,字南村,号九成,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卒年不详。洪武四年(1371)诏征天下儒士,有司曾列其名,引疾不就,后勉为教官,洪武二十九年(1396)率诸生赴南京礼

  • 灵枢经

    十二卷。旧题唐王冰(见《黄帝内经素问》)注,宋史崧(生卒年不详)校正、音释,不确。史崧,南宋绍兴间锦官,家中藏书颇丰,曾据家藏旧本整理过《灵枢经》。《灵枢经》,又称《灵枢》,《黄帝内经灵枢经》,《针经

  • 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

    四卷。明李春芳撰。李春芳字石麓,江苏兴化人,生平事迹不详。该书为公案小说,记明代清官海瑞(刚峰)断案决狱之事。全书七十一回,每回演述一个故事,而以审案人海瑞贯串各篇。据历史记载,海瑞为官清正刚直,敢于

  • 秘传眼科龙木总论

    见《眼科龙木论》。

  • 惢泉手学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惟卷首自序有二私印,一曰闻性道字大直;一曰明山鉴西薛萝香弄隐人。知为闻性道所作。序称吾乡丰氏,则为鄞人(今浙江省鄞县)。序中所称壬辰,盖万历二十年(1592)。又称岁在丁卯,则天启

  • 浪吟集

    二卷。明曹履泰(约1625年前后在世)撰。履泰,字大来,号方城,浙江海宁人。天启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曾著有《蜻海纪略》、《谏垣谏草》、《书牍》、《浪吟集》等,其中的《谏垣谏草》今不传。该集为履泰

  • 辨讹释义录

    六卷。清张均(详见《经史辨论》)撰。本书前有自序。全书所释首先为《四书》,然后依次为《易》、《书》、《诗》、“三礼、“三传”,在《四书》方面尤为详尽。大体上是集录昔人所已订正的东西,间或发表自己的见解